重磅!OPEC+达成协议!降压神药竟是淀粉,警方出手!上海迪士尼涨价,特别高峰日799元
淘宝搜:【天降红包222】领超级红包,京东搜:【天降红包222】
淘宝互助,淘宝双11微信互助群关注公众号 【淘姐妹】
上班路上来看看最新热点新闻。
欧佩克+达成减产协议
当地时间6月3日至4日,欧佩克与非欧佩克产油国在维也纳举行会议,各主要产油国经过艰难谈判,达成减产协议。
会后发表的声明表示,欧佩克与非欧佩克产油国2023年已达成的减产协议将延续到年底,各国同意从2024年1月1日至2024年12月31日,欧佩克与非欧佩克产油国原油日产量调整为每天4046.3万桶,与目前的产量相比,2024年的原油日产量下调了约140万桶。
受上述消息刺激,WTI原油、布伦特原油周一均高开。截至发稿,WTI原油涨2.17%,报73.29美元/桶;布伦特原油涨2.38%,报77.94美元/桶。
汽车购置税减免政策再延续
国务院常务会议日前研究了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措施,提出要延续和优化新能源汽车车辆购置税减免政策,构建高质量充电基础设施体系。
购置税减免政策的再次延长有望给蓬勃发展中的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注入新的动能,为整车、动力电池、充电桩等产业链公司拓宽业绩和技术向上的新成长空间。
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表示,新举措有望对未来几年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带来巨大推动效果。补贴退坡对于新能源汽车行业来说影响不小,消费者对于价格和征税方面比较敏感,延续和优化新能源汽车车辆购置税减免政策将促进新能源汽车消费潜力进一步释放,同时也将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可持续稳健增长。
上海迪士尼全线门票涨价
从6月23日起,上海迪士尼乐园的门票价格将进行不同幅度上调。其中常规日门票的价格从435元涨到475元,特别高峰日价格从769元涨到799元。
这是自2016年上海迪士尼度假区正式开园以来,门票价格第4次上调。此次,常规日、特别常规日、高峰日、特别高峰日分别涨至475元、599元、719元以及799元,较现行票价上涨30元到60元不等。
2023财年一季度,迪士尼总营收为235.1亿美元,同比增长8%,增速为近一年来的季度新低。持续经营净利润12.8亿美元,同比增长11%。
黄仁勋不来了?
网上流传的一份疑似发自英伟达内部的邮件显示,黄仁勋(英文名Jensen)将比原计划更早回SC重新安排工作。并表示“新的日期一旦确定,我们会及时通知。”
5月底,曾有英伟达中国区代理商透露,未来一周,英伟达CEO黄仁勋将要到访中国大陆,并和一些厂商展开交流。对于黄仁勋的具体行程,有媒体就此问询英伟达中国区相关负责人,但英伟达中国区未予回复。
多国曾现HMPV病毒感染
据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报道,5月31日,据美国疾控中心(CDC)的呼吸道病毒监测系统显示,今年春季以来,人类偏肺病毒(HMPV)在美国各地区呈现高发态势,该病毒正肆虐美国各大医院的重症监护病房和儿科医院。
6月3日,某三甲医院感染控制中心主任医师告诉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根据近几年国内零散报告,人偏肺病毒在呼吸道感染病人中确实是存在的,包括上呼吸道感染和下呼吸道感染,偶然引发局部暴发,在呼吸道感染监测中须引起注意,在呼吸道感染的病原学研究中不能忽视。目前没有疫苗,也缺乏特异抗病毒药物,感染后一般病情较轻,个别须警惕演变为重症。希望人类偏肺病毒疫苗早日研发出来。”
降压神药实为几毛钱淀粉?
据央视财经报道,近日,湖北南漳警方成功捣毁了一个制贩假药团伙,涉案金额达5000余万元。这些人将淀粉、柠檬酸和少量中药粉末,混合后制成五颜六色的胶囊,装进印刷有各种神奇功效说明的药盒里,就变成了治疗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的所谓“神药”。
假药成本仅几毛钱,最后经过几个下线倒手之后,最后以8元卖给药店。药店再以20元卖给老百姓。警方对假药的经销商进行了调查和抓捕,查获了大量的假药成品和包装材料。
史上最“卷”618来了
长达一个月的618大促,在价格、流量以及内容等多个维度上考验着各个平台和品牌。“低价”和“让利”成为今年618大促绕不过的话题。
有平台喊出“史上投入最大的一届618”,也有平台表示这是“史上消费者福利最大的618”,而首次参与到618的一些平台和品牌则期待在消费复苏大潮中拼得一席之地。
刚刚成立的淘宝天猫集团在618启动会上,由CEO戴珊宣布,这将是历史上“最大投入”的一届618,多次强调内容化,为商家做大用户规模,618全周期预计实现超600亿曝光,同时还会提供23亿元红包带来百亿流量支持。
京东则宣布推出百亿补贴日、超级新品日、超级直播日等活动,“换帅”后京东CEO许冉带领下的首次大促被称为“全行业投入力度最大的一次618,聚焦多、快、好、省”。
其他电商平台不甘示弱,今年拼多多、抖音、快手、视频号甚至小红书等都加入了这场618大促中,分别在价格、流量和内容等维度上开启全面竞争。
券商扎堆调研86家公司
作为机构关注度的先行指标之一,券商的调研情况往往折射出近期市场大资金整体风向。
5月以来,券商合计调研了上千家上市公司,其中有86家公司被超过20家券商扎堆调研。其中,电子、电力设备、机械设备、计算机等行业热度较高。
而接待券商调研数量前三的上市公司分别是周大生、经纬恒润、潮宏基,其中黄金珠宝类企业就有两家。
(文章来源:证券时报・e公司)
618家电市场爆发 618促销季开展家电以旧焕新
618家电销量,618家电促销,618家电活动力度大吗,618家电活动图片一时大促不再爽,一直大促才能爽?
新熵 原创作者丨王思原 编辑丨月见
今年618,家电市场情况依旧复杂。
自2019年以来,整个家电产业进入低迷期,国内市场零售份额连续下滑,甚至连智能清洁、集成灶等新兴家电产品,在近期都一改以往的增长趋势,销量出现波动。
因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疫情反复打击到消费者的信心,全球复苏还需时间,这是无法忽视的;另一方面,房地产市场开始下行,导致无法驱动家电产品出货,这也是行业不景气的主因;当然,迭代换新需求暂未爆发,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销量。
也因此,今年的618,成了家电厂商们冲销量的重要抓手。当然,家电企业们也没有放过头部主播们,海尔、松下、小天鹅、博世、西门子等纷纷抢占李佳琦、罗永浩等直播间坑位,由于待售品类太多,为此不得不专门开设618家装节、潮电节,将品类细分细分再细分。
不过与以往不同,今年大促市场,出现了一些有意思的商业新变化和竞争变局,就是各家不再动作统一,跟着线上平台走,更呈现出了“单打独斗”的趋势。
无论是线上网店或线下实体店、大商家与小商家,或者家电品牌商与家电零售商,都纷纷打起了“小算盘”。
“这反映出的是线上渠道的褪色,以及低价营销吸引力的降低。”一位深耕家电营销的分析师表示,“618的本质就是线上低价促销”。
毋庸置疑,在市场大概率不会强劲反弹、强劲复苏的宏观背景,以及需求主要聚焦于存量市场的行业背景下,家电厂商单恋618只会越陷越深,实时瞄准市场和用户,及时改变市场策略,才是业绩反转的关键所在。
01重回双线融合时代
过去十几年来,中国家电企业大部分精力,不是在做制造商的事情,而是在做流通商的事情,渠道争夺是主旋律。
2003年至2015年期间,由于电商、物流还处在发展初期,家电产品的成交主要也是在线下达成,所以企业的竞争焦点,还在于如何搭建更高效率的线下销售渠道。
2015年之后,随着家电线上销售渠道崛起,品牌商纷纷转战成本更低的线上渠道,最具代表的便是“董明珠的店”,聚焦线上平台促销卖货,用低价获得销量。尤其是在618这种以家电为主的人造节加持下,线上渠道迅速追上线下渠道,形成五五开的格局。
在家电品牌争夺线上市场的同时,各大电商平台也开始布局线下市场、开放平台并吸引众多乡镇经销商加盟。共同作用下,618等单纯的电商促销,也变成了线上与线下的一体化促销,整个家电行业也在2019年迎来巅峰时刻。
但好景不长,疫情的爆发、地产的衰落,各大品牌厂商重金押注的线下渠道,几乎无法再驱动销量。有些线下实体门店渠道,出现了长达数月的停摆,甚至有格力、海尔等经销商、门店人员向「新熵」表示,业绩至今还没恢复正常水平。
而在线下渠道受到影响的几年里,各大品牌在线上的投入也日益增多,行业之间的竞争基本也在线上发生。格力、美的、海尔等传统家电厂商,除了高管、创始人参与带货外,甚至会与每个不同的电商平台合作推出专供产品、专供系列、专供价格。
线上多年的激烈竞争也蚕食了线下市场。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发布的《2022年中国家电市场报告》显示,2022年中国家电线下市场零售额再次下滑,同比下跌15.8%达到3491亿元。与之相对的,2022年中国家电线上市场零售额4861亿元,同比增长4.24%,家电网购占比升至58.2%,创下历史最高水平。
不过随着大环境发生改变,国内线下客流量持续恢复,线下渠道也将迎来较大弹性。德邦证券分析师称,“线下门店占比高、安装属性较强的品类修复弹性较大。另外,近期地产政策放松,竣工、二手房交易已有回暖迹象,地产回暖将有助于家电板块估值提振。”
事实上,单一押注线上市场,注定会不如意,只是疫情的出现给行业造成了线上市场繁荣的错觉。例如小米,小米电视、空调等家电品类,基本上以线上电商为主,这并不能说明,小米家电的渠道包袱轻。相反,由于小米家电在线下实体门店的布局少,空白网点多,在线上需求饱和后,线下门店不足反而成为小米家电业务发展的瓶颈。相似例子还有线上空调霸主奥克斯。
另外,今年618作为国内完全放开后的首个大型家电促销日,不少品牌的线下经销商,以及下沉市场的平台、商家,也会积极参与。据「新熵」获悉,除了京东、苏宁这些电商平台的线下门店会同步进行618大促外,格力、海尔等传统家电品牌的线下渠道,也都在积极准备。这将会使积累已久的出货压力集中爆发,分散线上客户。
值得一提的是,洗碗机、扫地机等增长迅速的新兴家电,以及有换新需求的高端家电、智能家电,线下渠道也开始复苏。
据奥维数据显示,2023年4月全品类家电线下合计销量大增17.74%,线上则减少1.94%。其中洗碗机、集成灶等厨电线下回暖更为明显,分别大增25.3%、68.69%,反观线上渠道销量同比降幅都在20%以上。
高端家电、智能家电本就以场景化为主,消费者更多是为服务、售后买单,更多是享受高端品牌的全方位品质,这也注定其成交大多在线下发生。
所以对于家电企业,尤其是黑白家电这些重产品的厂商,这个618必然是一场“线上与线下”同时战斗和引爆的节点,营销逻辑将从线上重回双线融合,各大品牌需要调整好经营节奏,转变营销策略,助力渠道经销商和零售商的产品、政策和资源也不能少,一手抓线上零售一手抓线下渠道。
02低价营销难掀消费热情
618大促的另一特征是低价,这也是拉动消费的主要手段。几乎每年618之际,都能看到各大平台、品牌喊出“最大力度”、“最低价格”等促销口号。
今年也不例外,打开猫拼狗三大平台,低价、9.9、秒杀等字样,都在较为显眼的位置,就连首页推荐商品,都强调了领券满减的优惠活动。不过与以往不同,今年平台发布的618优惠规则,更加简单、更加直接。
比如,淘系在618商家大会上称,今年将推出聚划算直降专场,所有商品均直接参与降价,不再采取凑单满减方式;京东这边新版APP已经精简了选购环节和个性化推荐,并减少了大量营销标签和弹窗。
玩法的改变,本质上是为了改善消费者的购物体验,刺激消费者的购买欲望。毕竟这两年618大促的热度在不断地下降,一切优惠方案均以吸引消费者花钱为主。
除了面向消费者推出了一系列的促销政策和满减活动之外,各大电商平台也面向商家推出了一系列的扶持政策,包括提供流量大礼包、各种形式的资金补贴、优化商家参与流程等等。
其实,平台针对商家进行扶持,以及商家给消费者更大的让利,这背后主要释放出两个信号:一是各大平台之间的竞争更为激烈,且线下渠道的复苏给线上平台一定压力;二是品牌商长期积压的库存需要尽快释放,而降价就是最简单粗暴的方式。
简单来说,无论是平台还是商家,搞大促、降价就是为了获客、成交。但一个变化是,当下低价将不再是唯一标准。
消费者越来越趋向于理性消费,“低价策略”的吸引力正在降低。据埃森哲在去年6月发布的《2022中国消费者洞察》显示,疫情导致居民收入和支出的双双下降,让消费者的观念变得更为务实和审慎,有六成受访者下单前会在多个购物网站进行对比。
因此,近年来在理性消费大潮下,618、双11这两个全年最重要的购物节的增长逐渐趋缓,一个典型的标志是,电商平台不再披露关于购物节的核心销售数据了。
另外,虽然从用户的层面来看,今年618无疑是购物体验全面升级的一年,但是在低价战略越发透明,甚至逐渐从短期补贴奔向长期低价战略的时候,电商购物节对消费者的吸引力,会越来越低,因为消费者早已经失去了新鲜感。
再看近些年家电厂商之间较量,其实就一个主题和关键词:拼“低价格”,拼“谁敢率先放低价”,拼“谁能造出更低价格的产品”,拼“谁敢牺牲过去几年的利润也要打低价格战”。面对复杂的市场格局,各家都有打价格战的理由,甚至人人都有道理“不守底线、不顾质量”地打低价格战。
表面上,层出不穷的特价、低价家电产品,更容易受到用户的青睐,满足消费降级的需求才是所有厂商的正道。实际上看,主流厂商间的市场较量,已经没有多少的虚招、怪招和花招了,就是“拼价格、拼成本”,毕竟向上走的高端市场,还属小众。
但血拼价格的结果就是,厂商拼命降成本、降费用、降配置。例如格力的云恬、云锦Ⅱ、云海X等空调产品,新款都将外机冷凝器从2排减配为1.6排,相比老款价格基本相同,但配置更低。此外,家电企业为了降低生产成本,拿出一些低端的产品型号,寻找成本更低的外部小工厂代工贴牌生产,也几乎成了行业共性。
更为现实的问题是,在618大促日依托低价带来的销量飙升,会不会形成对下半年甚至更长时间内的需求透支?如果大促没有带来全年市场规模总量的提升,那么短期内的需求释放,实际上是一种需求和企业业绩的“结构性调整”,没有扩大市场总盘子,对于产业来说意义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大。
03“单打独斗”或成主旋律
其实一些头部家电企业,在618之前也开始尝试创新。除了京东、天猫统一的主题促销活动之外,各个零售商、渠道商,以及品牌商们,都在推动各自的促销活动。
从商家层面的店庆日、焕新促销、清凉节等活动,到企业层面的品牌日、粉丝节、内购会、周年庆、感恩节,甚至还在带动各个渠道的经销商和代运营商参与进来,策划活动,抢夺618大促的用户流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