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日资讯边缘计算-OpenAI首次将ChatGPT引入智能手机,发布iPhone
淘宝搜:【天降红包222】领超级红包,京东搜:【天降红包222】
淘宝互助,淘宝双11微信互助群关注公众号 【淘姐妹】
周日资讯
边缘计算-OpenAI首次将ChatGPT引入智能手机,发布iPhone版本,并承诺未来将为安卓设备提供服务(国科微 、瑞芯微 、中科蓝讯 、全志科技 、恒玄科技 等);
LED-利亚德 LED显示产品5.18宣布涨价,木林森 /东山精密 LED封装5.1后也已提价,反映LED显示市场需求在好转(三安光电 、华灿光电 、洲明科技 、艾比森 、利亚德等等);
存储芯片-中国大基金计划再向长江存储投资18亿美元/5月16日,长江存储的颗粒报价开始抬升,涨价幅度约在 3-5% 左右(江波龙 、北京君正 、兆易创新 、深科技 、普冉股份 等);
物流-李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落实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部署总体工作方案和近期举措(新宁物流 、三羊马 、音飞储存 、飞力达 、长久物流 等);
先进封装-北京:实施大模型底层支撑性技术筑基工程,以Chiplet技术进步弥补先进工艺技术代差(通富微电 、长电科技 、甬硅电子 、伟测科技 、润欣科技 等);
智能终端-天猫精灵智能眼镜正测试大模型交互,可陪伴运动、陪聊、给建议等(奋达科技 、漫步者 、惠威科技 、全志科技、国光电器 等)
7苹果 MR-周末同花顺 新增MR概念/国君电子:MR初代解决“好用想用”的问题,二代解决“便宜想买”的问题(立讯精密 、兆威机电 、杰普特 、荣旗科技 、智立方 等)
可为、难为与应为,12位专家共话ChatGPT
可为与有为难吗,可以为难矣,难为之而为之,不可为而为之,可为与有为专家分析关注“在线学习”
获取更多资讯!
文/《在线学习》主笔 何曼
作为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人工智能催生了大批新产品、新技术、新业态和新模式。日前,全新的聊天机器人模型ChatGPT因其强大的语言理解和文本生成能力,引发自“阿尔法狗”后大众对人工智能的第二波关注高潮。
据悉,ChatGPT既可以为学生学习提供诸多服务和帮助,又可以为教师教学提供有效支持,还能为优化教学评价提供技术辅助;与此同时,它的弊端也逐渐暴露出来,比如会给抄袭、作弊提供便利,可能让学生沦为技术的“奴隶”等。
ChatGPT会成为教育的敌人还是朋友?面对以ChatGPT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的崛起,未来教育将面对何种挑战,又该如何应对?本刊专访人工智能专家和十余位教育技术专家学者,试图更全面地呈现和回答这些问题。通过访谈式调查研究,本刊发现:我们要科学地认识ChatGPT,辩证看待它的可为与难为,强化学生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的培养,找准教育与人工智能之间的关系,拥抱创新,让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
教育视角
可为、难为与应为:ChatGPT引发的教育思考
早在ChatGPT问世之前,人们就已经在思考人工智能对未来教育的冲击。教育必须面向未来人机共生、人机协同的社会做出改变”,这是大家达成的最基本的共识。然而,ChatGPT 的出现大大缩短了这一缓冲时间。未来已来,教育界应该如何应对?
12 位教育技术专家学者,对于ChatGPT 与教育,从内涵与价值、创新与局限、学术与科研、反思与应对、态度与未来等不同角度表达了见解,提出了思考。
1
全国政协委员倪闽景
2
教育部教育信息化专家组成员、华东师范大学教授顾小清
3
教育部教育信息化专家组成员、东北师范大学教授钟绍春
4
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学习科学实验室执行主任尚俊杰
5
清华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元宇宙文化实验室主任沈阳
6
北京邮电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副所长、教授李青
7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育技术基本理论研究中心副教授张志祯
8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未来教育高精尖创新中心副教授卢宇
9
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人工智能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胡小勇
10
华中师范大学人工智能教育学部教授吴砥
11
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沈书生
12
江苏师范大学智慧教育学院院长杨现民
Part.1
内涵与价值:突破从“0到1”的不确定性
有专家指出,ChatGPT作为当前人工智能技术发展的一个“奇点”,将使信息技术对教育所产生的革命性影响更加凸显。ChatGPT深刻影响下,如何把握教育的变与不变?我们的态度是回避还是拥抱?回答以上问题,需要我们对ChatGPT的内涵与价值有清晰的理解和认识。
在线学习
请谈谈您对ChatGPT的认识与评价。
张志祯:ChatGPT以诸多“公开”的人工智能技术突破、互联网上的海量文本、云计算所提供的大规模计算能力为基础。人们关注ChatGPT,不是因为ChatGPT本身,而是因其向公众宣告了“基于大型语言模型的自动内容生成”这条路是走得通的。信息技术领域的工程技术研发,“从0到1”所需的时间是不确定的,但“从1到N”的速度通常是惊人的。一旦有团队把语言大模型这条路走通,与ChatGPT性能相当的产品与服务,很快会沿着已经铺就的数字高速公路,奔向普罗大众。具体到教育领域,未来在语言大模型基础能力上衍生出来的产品与服务,可能才是教育系统变革的直接参与者与推动者。
钟绍春:ChatGPT的出现,很可能彻底改变人类工作和生活中获取信息的途径和方式,打破人类生活和工作交往的方式,逐步成为各行各业的管理者和员工、教师和学生等群体的有力助手。特别是ChatGPT能够按照要求,帮助使用者完成包括方案、报告撰写等在内的较为复杂任务,已经成为人工智能具有标志性意义的重大进展。在热捧ChatGPT的同时,我们也应清醒地认识到它目前还有很大的局限性,可能会带来一定程度上的负面影响。如ChatGPT所提供内容可能存在质量问题,部分功能还可能会给使用者的心理和思维能力培养带来负面影响。
杨现民:任何一种技术产品或工具,被合理规范地使用,是能对教育教学产生积极影响的,但所谓的“颠覆性”“革命性”影响在短期内几乎不可能发生。实际上,我们常提及的“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这一重要论断,有两个基本前提,一是强调各类信息技术的综合应用,强调以技术综合赋能教育发展,任何单一技术产品对教育的影响都是有限的;二是基于长远眼光,而非暂时的价值判断,正视技术重塑教育的可能性。
尚俊杰:我们既不能神化ChatGPT,也不能视其为洪水猛兽,要正确看待人工智能的价值,看到以ChatGPT为代表的人工智能可以促进个性化自适应学习,可以提升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可以促进教学创新,还可以提升管理效率和决策水平。作为高等教育工作者,未来首先要全身心拥抱人工智能,努力掌握人工智能知识和技术,并将其恰当应用到教学研究中。其次,对于人工智能带来的风险也必须高度重视,需要在技术的基础上重新思考学术规范、伦理制度及管理制度,确保人工智能可以得到正确和恰当的应用。
ChatGPT之于教育,最重要的是要考虑人工智能技术、大数据技术、VR/AR、移动技术等对于整个社会的影响,反思由此带来的社会对人才需求的改变,从而全面考虑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进而调整专业和课程建设,促进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的变革,提升管理效率和决策水平,推进高等教育的系统性变革,推动教育的数字化转型,实现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现代化。
倪闽景:ChatGPT作为一个强大的新知识工具,一定会促进高质量学习,应该予以鼓励应用。如果认为ChatGPT不利于现在的教育教学,要么是这些教的内容没有价值,要么是没有理解利用新知识工具可以创造更高级的思维和创造力,这才是迫切需要我们教育者去开拓的。此外,我认为ChatGPT提示我们,要在哲学层面进行深刻反思,意识到人类可能会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
沈阳:ChatGPT的出现对现在的人工智能领域来说最大的价值在于实现了“0到1”的突破,把不确定变为确定,这种确定性会带来技术的快速普及。同时,作为元宇宙的一类支撑技术,以ChatGPT为代表的人工智能的发展会加速元宇宙的到来。
在线学习
以ChatGPT为代表的AIGC产品的出现,对于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影响有何不同?它会给教育带来哪些冲击?
沈书生:任何新技术的产生都可能会引起人们对技术与人的关系的系统思考。如何理解技术并合理利用技术,如何避免“技术异化”,这是实践领域,尤其是教育领域需要系统思考的问题。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不同,但终极目标都是为了培养符合未来社会发展需要的人。AIGC产品的出现,引起人们对于教育的广泛讨论,喜忧参半,究其根本,在于大家对于教育的不同理解。过去的教育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但却没有很好地重视如何培养学习者的主体责任。所谓学习者的主体责任,就是强调让学习者成为学习的第一责任人,真正学会学习,包括学会聚焦学习主题、学习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建立学习的内在意愿与持续动力、构建稳定且可持续发展的认知结构。一旦有了主体责任,我们就不用担心新技术产品的出现会让人的独立思考能力退化的问题了。基础教育重视的是个人核心素养体系中的基础素养,重点在于引导学生认识和准确理解外部世界;高等教育重视的是核心素养体系中的职业素养与创新素养,重点在于引导学生学习如何适应并改造外部世界。因此,在基础教育领域,我们可以借助AIGC产品引导学生学会提出跨领域的问题,帮助学生打开思路与格局,支持学生构建体系完善的认知结构;而在高等教育阶段,则可以借助AIGC产品引导学生关注领域或行业发展的动态,确立思维的起点与突破点,支持学生不断调整与优化认知,构建体现思维层次与创新的认知结构。
杨现民:ChatGPT对教育的短期影响主要体现为四个“带动”:一是带动智能技术的升级,丰富教育人工智能产品和服务的供给,比如出现带有情感功能的心理咨询机器人、在线课程资源的自动生成代理等;二是带动教学效率的提升和教学方式的改变,升级后的AI产品进入教育教学业务流程,会为师生带来更顺畅的应用体验,同时催生更多智能化、个性化教学模式;三是带动教育人工智能研究的持续升温,将有越来越多来自教育学、信息科学、心理学、管理学等学科领域的专家,围绕新一代人工智能与教育发展的基础性、关键性问题和应用性问题开展协同攻关;四是带动全社会对现有教育体系的深刻反思,智能时代我们究竟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如何去培养,对这些根本问题的群体反思,一定能够推动人类共建更美好的未来教育。
ChatGPT对教育的长期影响,目前还很难预测,我相信以ChatGPT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术具备重塑教育复杂系统的潜能,有可能颠覆我们传统的知识观、育人观和教学观。
顾小清:讨论ChatGPT对教育的影响,需要在“技术―社会―教育”的生态关系中去审视,而不是仅仅看到ChatGPT对教育本身的冲击。直观来看,相比传统的学校教育所进行的代际知识传递,ChatGPT更像是一个无所不知、全年无休且人人都可以访问的全知教师,时刻待命为学习者提供知识和答案。这改变了人们对教师和教学的认知,给现有教育实践和教师角色带来了直接冲击,引起社会重新思考教育的本质问题,包括教育的目标、内容、方法以及教育者的角色。
从教育生态角度看,教育是社会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的发展,取决于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科技等诸多社会因素的生态;同时,教育的发展,也受到教育系统内部构成要素的共生关系的制约。以ChatGPT为代表的人工智能对教育生态系统的内部环境及外部环境都产生了巨大冲击,引发劳动力知识、能力、素养标准的颠覆性变化,进而从根上影响到教育;而在教育系统内部,ChatGPT所提供的全知教师这种新的存在,极大地颠覆了教育的“教什么、谁来教以及如何教”。
Part.2
创新与局限:ChatGPT“强势”进入教育教学
进入新世纪以来,基于传统远程教育、新近在线教育和移动学习等实践经验,人工智能介入教育与学习领域的影响,已经从人工智能系统在教育与学习制度体系内运作的第一阶段,以及人工智能深度介入教育与学习领域推动形成教育与学习新生态的第二阶段,进入到人工智能系统与人类共生共存的第三阶段。尤其,ChatGPT及相关人机对话模型作为深度学习训练集,将显性知识重构,并将隐性知识显性化,正在产生重大影响。
在线学习
ChatGPT应用给教育教学带来哪些创新?
卢宇:ChatGPT系统具有多项核心能力,包括启发性内容生成能力、对话情境理解能力、序列任务执行能力、程序语言解析能力等,不同核心能力可以支持不同的潜在教育应用,为其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提供了诸多可能性。例如ChatGPT的序列任务执行能力,在辅助教师生成个性化教学方案的过程中,可以依据教师的教学需求,分步骤生成多种适切的教学设计。ChatGPT的启发性内容生成能力则能够为教师在备课过程中提供思路启发与多种备选方案,提升教师的备课效率与授课质量。
尚俊杰:在学习层面,人工智能教育应用主要是实现个性化自适应学习,以更好地培养个性化创新人才;在教学层面,主要是人机协同打造超级教师,让教师更幸福;在管理层面,主要是提升管理效率和决策水平,实现看不见的服务和管理。以ChatGPT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产品,自然也具备以上教育价值,而且,鉴于其在对话和内容生成方面的突出能力,可能还会有一些特殊的应用。比如,在学习层面,ChatGPT可以采用“苏格拉底教学法”,通过讨论、问答甚至辩论的方式来引导学生学习,而且ChatGPT可以随时随地给予学生必要的反馈和帮助。在教学层面,ChatGPT也可以辅助教师查找资源、生成教案、撰写教材、准备教学课件等。在管理层面,ChatGPT首先能够帮助管理人员快速完成大量的事务性工作,如生成通知、规章制度等;其次,ChatGPT还可以被用于管理决策,如在对应聘教师进行评价时,ChatGPT能进行全方位的对比分析,辅助管理者决策。
在线学习
ChatGPT等内容生成式AI产品与之前其他新技术产品的不同之处是什么?它将如何引发学习评价变革?
沈书生:早期的教育中往往更加关注不同个体的大脑差别,通过评价行为区分大脑的记忆力与理解力,进而区分不同个体的差异。早期对于学习个体的评价往往基于某些客观标准展开,注重对于已知领域的评价,却忽略了未知世界。当AIGC产品出现以后,人们发现无论人脑有多大的容量,也无法与机器媲美,但是,机器能够给我们提供的仅仅是帮忙我们思考的数据,如果我们不能准确理解这些数据,就不能由此获得认知的变化。人类能够战胜机器的是人脑所具有的处理非程式化问题的能力,而非程式化的问题。因此,我认为在未来的评价中,应当侧重于判断学习者的创造性问题解决能力,并通过评价变革推动教学变革,引导学习者巧妙地使用AIGC产品,以这类产品所提供的结构相对明晰的数据为基础,合理分析和利用,进一步生成新的认知。
在线学习
ChatGPT若想实现更广泛领域的教学应用,还存在哪些问题?可从哪些方面进行完善?
顾小清:要使ChatGPT在更广泛的教育领域发挥作用,需要考虑如何进行有效教学。“学习”是个人的,“教育”是规模化的,规模化的教育与个体化的学习之间存在的矛盾是问题的主要根源。这不仅与智适应导学相关,还需要从知识掌握的维度考虑,即作为教师,不应是简单的知识传授,还需要考虑ChatGPT如何促进学生在与知识的互动中实现经验建构。
卢宇:首先,ChatGPT系统目前仍然难以充分理解信息和分析信息内在的逻辑关系,因此很容易生成不合理的内容或者犯事实性的错误。例如ChatGPT会非常自然地回答诸如“诸葛亮如何打败秦始皇”或“林黛玉初见曹雪芹的情景”这种荒唐的问题。这种事实性的错误容易误导不具备专业知识或缺少相关常识的学习者,引起学习迷航与认知障碍。其次,生成式人工智能的过程仍然是“黑箱”,所生成的内容不具备可解释性与明确的依据。例如,让ChatGPT写出“低时间复杂度的字符串匹配”代码,即使所生成的长段代码可以运行且结果看似正确,但代码中细微的逻辑错误或步骤冗余也难以精确识别,无法直接应用于重要的课程实践和高利害考试中。另外,生成式人工智能在中文语境和文字上的理解、表达能力总体上要弱于英文。这种能力差距源于预训练语料以英文为主的现实情况,也因此可能导致非英语母语的学习者理解困难,甚至回答错误。
Part.3
学术与科研:三对比法破题 避免人被AI驯化
目前,以ChatGPT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术展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可能颠覆传统的科学研究方式,以人工智能为科研基础的新范式正在形成。但不容忽视的是,人工智能带来的科研伦理、公平性问题,需要予以充分关注,包括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规范论文生产、科学研究,合理运用人工智能技术。
在线学习
ChatGPT等人工智能产品给教育研究带来哪些影响?有何应对策略?
李青:从积极角度看,ChatGPT等人工智能工具能够有效提高科研效率,比如帮助研究者快速检索相关文献,助其进行数据统计与分析等;从消极角度看,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可能被恶意利用,带来违反学术伦理道德、混淆研究价值立场等问题,尤其可能会造成较为严重的安全隐患。例如,可以用多步提示的方式,引导系统给出“如何入室盗窃”或“如何制造伤人工具”这样危险问题的答案。这些危险信息如果被学习者获得和传播,会带来较为严重的青少年问题和社会危害。另外,还会带来教育数据的安全风险。
沈书生:区分学习的目标和要求,并对使用AIGC产品的意图进行不同分析,才可能准确理解AIGC产品对于教育的价值。当AIGC产品被应用到教育研究领域以后,研究也许会出现分化,对于真正的研究者,他们会思考如何基于人类的已有认识进行创新性思考;但不排除会出现一些伪研究者,可能会借助相关技术提供的已有认识,通过简单处理后作为自己的创新成果进行发布,导致学术领域出现短暂的混乱。但可以预见的是,经过一段过渡期后,这些伪研究者就会慢慢地在更新的技术面前暴露原形。
沈阳:我在某次学术会议中提出了一个新的研究思路,即当我们写论文时,可以把研究结论和过去的结论做对比,也可以和AIG【【微信】】的研究结论做对比,即“三对比法”。该方法把ChatGPT的结论纳入对比,而不是直接归于自己,可以从某种程度上避免学术争议,同时对于自己完善提高也有帮助;另外该方法有助于优化我们使用Prompt的能力,从而形成不同领域的Prompt模型,促使AI发挥最大潜力,反哺我们发挥大脑的最大潜力。
在线学习
目前,为避免学生滥用ChatGPT写论文、做作业或作弊,很多学校对其应用做出限制,甚至禁用。对此,您怎么看?
张志祯:目前ChatGPT类产品需要学生用语言向系统描述问题,能够和学生一起协同改进问题答案。与“拍照搜题”相比,学生的参与更多,更积极一些,但也仅此而已,学生还是旁观者、评判者、修改者,而不是亲历问题的解决者、论文方案的架构设计者。从这个意义上讲,能够回答“任何问题”的ChatGPT类产品服务,确实是“带刺的玫瑰”。若用法不对,它对学生的伤害远远在“肌肤之下,”且更为隐秘持久。
用ChatGPT作弊或者涉及学术诚信嫌疑的行为,当然需要禁止、谴责,甚至惩罚。但作为教育机构,一定要本着“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态度。具体来说,应协同决策,事先知情,事后惩戒。把ChatGPT类产品服务应用作为学术规范、学术诚信教育的机会,让教师、学生理解这件事的性质与影响。在充分知情的情况下,师生共同制订规则。一旦违反,有惩罚措施,且惩戒的规则、力度要明确。
值得关注的是,学术诚信是个老问题,不仅是对于学生,对于科研工作者也是挑战,需要从个体自律、自我要求、社会制度、技术手段等方面多管齐下才能解决。在这个意义上,学术动机、学业动机的外部化与功利化,造成的不良学术风气、学习风气的影响,可能远比ChatGPT类产品应用的危害要大得多。
李青:学生、教学者和管理者可能都需要审慎思考这个问题。我个人的看法是“宜疏不宜堵”“变挑战为机遇”。对于教育者和教育机构来说,要将它的应用约束到合理范围;然后“守正创新”,创造性地利用它,让它有助于学习和育人。从教师的角度来看,首先要关心的是学生应用人工智能工具的界限是什么。教师要加深对技术的理解,还要反思自己的教学评价设计或是现有的评价机制是否存在问题。对学生来说,要帮助其正确认识教育的意义,并对分数形成正确的认识。此外,学生应该具备合理使用人工智能的意识,不能一味地盲从人工智能给出的结果,在人和人工智能的协同中要保持人的独立性。否则,最悲观的观点就可能变为现实――人可能会被AI驯化。
Part.4
反思与应对:多维强化智能时代的人才培养
ChatGPT对教育的推动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它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也引发人们对教育目标、教学方式、学习方式、学习内容的深入思考,但并不等于能够去创新。在强调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的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我国教育如何超越ChatGPT?如何更好地利用ChatGPT?如何培养创新性人才?摆在面前的这些问题,需要我们深入思考。
在线学习
学校教育应不应该尝试使用ChatGPT来辅助教学?若尝试使用,还需要思考或关注哪些问题?
张志祯:学校教育应对新技术、新观念持开放的心态。在当前教育信息化、数字教育大力推进的形势下,学校教育应不应该尝试ChatGPT类产品,似乎是个伪问题――学校应该不假思索地拥抱任何信息技术。这也是不少学校教育之外的人士基于不同的初衷 ,想让教师形成的一种“思维定式”。
有专家认为ChatGPT呼唤培养学生的批判精神。学校教师在是否采用ChatGPT类产品服务这件事情上,要成为学生批判思维的榜样。事实上,我们要批判性地对待这个问题,结合学校自身的情况做出审慎决定。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考虑以下几个问题:第一,技术手段要接触到学生吗?第二,技术手段如果要和学生直接互动,技术“说的话”“做的事”是可以预测和控制的吗?必要情况下应如何应对、补救?第三,技术手段如何影响微观的学习过程?学生还能拥有共同经验吗?对学生的自控力有何要求?第四,采用该信息技术手段的机会成本是什么?放弃了其他的行事方式,所造成的损失是什么?第五,采用该信息技术手段对“我”的角色与作用有何影响?等等。
胡小勇:ChatGPT等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是有边界的,一旦被误用滥用,将会引发许多伦理挑战,如算法依赖、学术失信、技术伦理道德以及信息安全危机等。面对这些挑战,教育工作者要抢先研究“人工智能伦理建设”这一“价值高地”。首先,应坚持“科学精神求真,技术应用向善,人文关怀至美”的理念,通过加强人工智能伦理教育,更好地培养教育人工智能应用的底线思维和风险意识。其次,要完善学术诚信管理机制,加强对人工智能学术诚信的教育和宣传,并建立失信行为的惩处机制。最后,应有序监管教育人工智能产品,制订准入办法,对教育人工智能产品进行备案审查,并实行奖惩机制。此外,还要构建全程覆盖、透明度高的监管方案,加强行业自律和安全管理。
在线学习
在教育领域,如何规范广大师生恰当使用人工智能技术?
杨现民:当前,围绕教育领域的技术应用,我们大多探讨的是老师和学生可以用技术“干什么”,而较少关注用技术“不能干什么”。我认为可以从三个层面规范师生应用人工智能技术:一是法律层面,要让广大师生了解《网络安全法》《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等国家法律,以法律意识规约自身行为,保证教与学中人工智能使用的合法化;二是规章层面,教育行政部门和教育机构应加快制定规范人工智能技术使用的相关办法,明确鼓励的和禁止的事项清单,以规矩意识引导师生科学合理使用人工智能技术;三是自律层面,加强师生数字伦理教育,帮助师生形成合法合规使用人工智能技术的观念和习惯,以高度的个人自觉,实现人工智能技术的常态化、理性化使用。
在线学习
我们应如何培养适应智能时代的创新性人才?
沈阳:我们要对学生进行四种能力的培养:一是提问能力,面对AIGC的创作能力,要学会向它提出优质的问题;二是拔高提升能力,即要有拔高当前阶段人工智能水准的能力;三是双向进化能力,在与AI交互过程中,做到互相促进,共同提升;四是批判推理能力,要对AI的三观保持批判和质疑的态度。
钟绍春:为了培养出更加适应智能时代发展所需要的人才,人类一定会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