躺赚百万!他们靠“搬运ChatGPT”大赚
淘宝搜:【天降红包222】领超级红包,京东搜:【天降红包222】
淘宝互助,淘宝双11微信互助群关注公众号 【淘姐妹】
这个由人工智能研究和部署公司OpenAI开发的交互机器人,在今年1月其全球月活跃用户已达1亿,成为史上用户增长速度最快的消费级应用!
OpenAI联合创始人Sam Altman、马斯克
作为对比,TikTok达到这一规模用了9个月,Facebook耗时4年半。
上亿用户与ChatGPT进行对话,通过无数刁钻的提问,考验ChatGPT的聊天能力。同时,也将其作为效率工具,用以搜索信息。
对提问的识别能力很强,对知识库的检索、匹配精度也很高,而且ChatGPT给的回答很多都能通过简单的查重。证明它自己对信息有进行重组、加工,不是单纯的搬运。
有人用ChatGPT写代码
但就目前来看,它写的代码肯定是不能替代人工的,个别跑得通的不论。不过可以参考它的回答,引出一些新的解决方案思路。
华大基因CEO尹烨提问ChatGPT
用户们踊跃尝试,互联网大厂们则嗅到了商业机遇。最激进的是微软,近期宣布正在将包括ChatGPT、DALL-E 等人工智能工具,整合进其旗下包括Bing搜索引擎、office办公套件、Teams聊天等产品中。
此外,中国版ChatGPT虽档期未定,但国内一众与AIGC概念相关的计算机应用、通信设备、传媒上市公司,股价均已有所反映,这也足可见资本市场对其期待之高。
大厂们想要抓住风口,因此烧钱投入。而国内不少小公司或个人,其实已经靠ChatGPT赚到了第一桶金――国内出现了一批中间商,他们通过在海外ChatGPT的官网批量注册免费、付费账号以获取官方的人工智能交互服务,再借助云服务器、微信小程序、网站等互联网基础设施,用一定的技术逻辑,转头搭建出一个ChatGPT镜像"平台,最后通过社交媒体获客,以付费提问的方式将官方服务转售给用户牟利。
批量生产的ChatGPT"们
同时,这些网站、小程序的外观,对不知情的人来说极具迷惑性。命名上,它们多以ChatGPT作为关键词,辅以中国代理服务等带官方色彩的词汇;头像、Logo也多是对ChatGPT官方标识的改造,比如调整色彩,或增加一些元素。甚至,这些小程序的界面设计、菜单功能,也有仿照官方的设计。
在ChatGpt爆火期间,微信公众号、小程序蹦出了多个翻版ChatGPT,每个账号从名称到头像均仿照了ChatGPT,并声称能够提供与ChatGPT类似的智能问答服务。
此前测试了此类账号的服务,发现这些翻版ChatGPT可以分为两种:
一种是镜像应用,即公众号代替用户向ChatGPT发问,再把答案传回来,所需时间较长;
另一种涉嫌*,打着ChatGPT的名号,背后回复问题的是公众号自创的AI Bot,给出的答案极其简短且不智能。
此前在微信公众号上流行的各类翻版ChatGPT
目前,各类翻版ChatGPT甚至已经形成了明码标价的产业链。
此外,排除这类自己搭建翻版ChatGPT的营销手段外,各类利用大众好奇心,围绕ChatGPT上下游的割韭菜套路也层出不穷。比如此前在电商平台上就曾有几元到十几元不等的账号出售。
不过,实际上,从法律角度而言,运营付费盗版ChatGPT的法律风险极大。有律师表示,此类行为涉嫌侵犯Open AI的计算机软件著作权、涉嫌构成与Open AI进行不正当竞争等。
目前,小千在微信公众号、小程序搜索ChatGPT时发现,已无仿冒账号出现,同时淘宝、闲鱼等平台也屏蔽了ChatGPT账号的搜索结果。
社交媒体上,类似产品的搭建指南
这样的小程序、网站,对技术要求不高。国内互联网公司的程序员,只要对前、后端有一定的基本了解,就能搭建起来。
又由于ChatGpt的爆火,推动了ChatGPT在国内的镜像产品的野蛮生长,同时让产品的获客成本极低。
社交媒体上铺天盖地的产品使用攻略
在难掩的灰产属性下,国内ChatGPT小程序全面关闭的结局,或许是注定的。
合规风险、产品体验之外,ChatGPT还有隐忧。当下市面上几乎所有的镜像产品,提供的都是完全一致的服务――均搬运自ChatGPT官方,在可以预见的未来,这一点几乎不可能改变。即便有的产品尝试将AI绘画等同样热门的工具加入产品组合,但这也仅是另一种搬运。
这也意味着,随着国内此类产品供给的扩大,低价竞争是他们必然的结局。当然,合规风险、产品简陋、服务同质,ChatGPT镜像小程序们头上悬着多柄长剑,他们未必能熬到低价竞争到来的那一天。
或许,国内借ChatGPT牟利的商家们,也从未奢望能将此做成一门长期主义的生意。而仅仅只是在这一红利期,赚取一份丰厚的快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