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云古诗词

庆云古诗词

谷歌有新动作,业界大佬却说巨型AI模型时代即将终结;苹果版“余额宝”年利率4.15%;特斯拉在美启动今年第6次降价|一周国际财经

互联资讯 0

淘宝搜:【天降红包222】领超级红包,京东搜:【天降红包222】
淘宝互助,淘宝双11微信互助群关注公众号 【淘姐妹】

谷歌大老板,谷歌巨头,谷歌很强大,谷歌一哥

原标题:谷歌有新动作,业界大佬却说巨型AI模型时代即将终结;苹果版“余额宝”年利率4.15%;特斯拉在美启动今年第6次降价|一周国际财经

每经记者:文巧 李孟林 蔡鼎 谭玉涵 每经编辑:谭玉涵,卢祥勇

面对AI领域捷足先登的OpenAI和微软,谷歌正使出浑身解数奋起直追。4月20日,Alphabet宣布合并旗下两个主要的AI研究部门――DeepMind和谷歌大脑,以便于帮助其在该领域竞争中取得优势。由于昂贵的算力成本,这注定只是少数人的游戏。

在最近麻省理工大学的一场活动上,OpenAI首席执行官Sam Altman表示,巨型AI 模型时代即将终结。AI军备竞赛的出路究竟在何方?《每日经济新闻》连线硅谷工程师等业内人士进行解答。

从押中研发大语言模型ChatGPT的独角兽OpenAI,到推出开源的DeepSpeed Chat,再到自研AI芯片“雅典娜(Athena)”浮出水面,成立了48年的老牌科技巨头微软正在人工智能的风口上。“一周人物”带你走近带领微软重回巅峰的第三任领袖纳德拉。

谷歌合并两大AI部门,微软秘密自研芯片,

OpenAI掌门人却说巨型AI模型时代即将终结?

ChatGPT掀起的生成式人工智能(AI)竞争如火如荼,被OpenAI和微软捷足先登的谷歌正在奋力追赶。当地时间4月20日,谷歌母公司Alphabet宣布了一项重大的重组,将合并旗下两个主要的AI研究部门――DeepMind和谷歌大脑,以便于帮助其在AI领域的竞争中取得优势。

图片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刘雪梅 摄

谷歌的焦急之态愈发明显,另一边,微软在大型语言模型上的布局随着媒体的不断爆料也越发清晰――早在2019年左右,微软就开始酝酿取代英伟达芯片的计划。在芯片短缺且成本高昂的情况下,微软选择自研芯片的确不失为一条出路。实际上,谷歌也早在2016年就发布了第一代TPU芯片。

一位不愿具名的硅谷工程师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谷歌的模型都是用TPU训练的,相对于英伟达的GPU来讲,优势在于芯片级别的互联性特别高。鉴于当前用电连接芯片的损耗过高,一个潜在的方案是光互联。

AI战事愈演愈烈,谷歌和微软都使出浑身解数,以期在这场军备竞赛中不落下风。但最近,OpenAI首席执行官Sam Altman的一席话却令业界哗然――巨型AI模型时代即将终结。

实际上,Altman所说并非没有道理,为了帮助OpenAI训练ChatGPT,微软耗资数亿美元为其量身打造了超算,如此的高成本早已注定了这只是一场少数人的游戏。

前述硅谷工程师告诉记者,业内不应当只看当下的商业利益,他也在尝试劝说国内几个大佬放弃当下训练解决具体场景的大模型的思路。“我希望这个行业少一点竞争,大家直奔通用人工智能而去。如果说这是市场共识,就不会有300个公司,可能就只有具有长远远景的几家公司往这个方向努力。”他说道。

谷歌、微软各显神通

DeepMind和谷歌研究院的谷歌大脑合并,是谷歌追赶OpenAI和微软的最新举措。

DeepMind成立于2010年,因其研发的AlphaGo人工智能围棋程序击败了韩国围棋九段棋手李世h而声名大噪。2014年,谷歌以5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DeepMind,其后DeepMind一直作为独立部门进行运营。

自ChatGPT诞生以来,因与OpenAI结盟,微软的AI事业正乘着ChatGPT的东风扶摇直上。眼看ChatGPT这把火越烧越旺,从聊天机器人Bard到将AI融入办公系统Workspace,谷歌已频繁亮出“杀手锏”。

谷歌的焦急之态从拉响“红色警报”起就愈发明显,而另一边,微软在大型语言模型上的布局,随着媒体的不断爆料也越发清晰――早在2019年左右,微软就开始酝酿取代英伟达芯片的计划。

当地时间4月20日,据The Information最新报道,实际上早在大约5年前,微软就开始秘密研发一种内部代号为“雅典娜”(Athena)的芯片,研发人数总共300人。

微软选择自研芯片的原因很简单,算力实在太贵了。据The Information报道,为了帮助OpenAI训练ChatGPT, 微软将3万多个英伟达A100芯片连接起来,耗资数亿美元为OpenAI量身打造了超算。

目前,英伟达GPU A100和H100仍是训练大模型最主流的GPU芯片。据IDC估计,GPU芯片占AI算力的90%,而英伟达占GPU市场的80%。市场研究机构TrendForce推算,处理ChatGPT的训练数据需要2万枚GPU芯片,随着OpenAI进一步展开ChatGPT和其他GPT模型的商业应用,其GPU需求量将突破3万张(该报告计算以A100为主)。强大的市场需求和供货量的缺少使得整个科技行业都面临芯片短缺的问题。

“并不是说(A100芯片)完全无法被替代,但是它的通用性比较强,大家用起来很方便很顺手,是最适合用来训练的,” 长期关注芯片产业的集微咨询资深分析师钱禹告诉《每日经济新闻》。

现在,微软想要继续开发GPT-4以及GPT-4之后模型的商业应用,必定需要大量的算力支持。

据报道,开发“雅典娜”的成本约为每年1亿美元。SemiAnalysis首席分析师Dylan Patel表示,ChatGPT的运营成本大概是每天70万美元,每次查询的成本大概为0.36美分。如果OpenAI用上微软自研芯片,成本能直降三分之一。据预测,微软可能最早在明年大面积应用“雅典娜”芯片。

巨型模型时代即将终结,光互联芯片是出路?

对于渴望分到一杯羹的科技厂商来说,“现在问题是买不到芯片。对于目前训练大模型的主流芯片,例如英伟达GPU A100和(更新一代的)GPT H100,市场上所有的公司都在抢货。一个公司能抢到多少?”前述工程师表示。

在芯片短缺且成本高昂的情况下,微软选择自研芯片的确不失为一条出路。而实际上,谷歌早在2016年就发布了第一代TPU芯片,相比GPU方案,功耗和成本都大幅降低。

前述工程师告诉记者,谷歌的模型都是用TPU训练的,相对于英伟达的GPU来讲,优势在于芯片级别的互联性特别高。“一个TPU的Porte,相当于是内部互联程度互通程度非常高的一个集群,里面是有几千个芯片的,并能提供非常快的计算能力。英伟达的GPU目前还不可以,但是他们其实也在往这个方向发展。”他说道。

此外,鉴于当前用电连接芯片的损耗过高,一个潜在的方案是光互联。“也就是用光纤连接,损耗基本上可以接受,而且延时也非常低。”前述工程师说道,对于国内芯片公司来说,这也是可以考虑发展的一个方向。

“重要的是,在做技术选型的时候,你去瞄准当下还是瞄准未来。国内芯片公司可以借鉴谷歌对未来5~10年的计算能力需求的想法,参考谷歌的TPU设计,并且考虑光互联的路子。”他告诉记者。

随着AI战事愈演愈烈,国内科技厂商都正使出浑身解数,以期在这场军备竞赛中不落下风。但在最近麻省理工大学的一场活动上,OpenAI首席执行官Sam Altman却表示,巨型AI 模型时代即将终结。他表示,AI 技术进一步的进展将不会来自于将模型做大。“我认为我们正处于巨型模型时代的尽头,最终我们将以其他方式使它们变得更好。”

这一席话却令业界哗然。毕竟,自ChatGPT诞生以来,不论是海外还是国内都引发了生成式AI和大型语言模型的狂潮。国外,微软、谷歌鏖战正酣,Anthropic、AI21、Cohere 和 Character.AI 在内的众多资金雄厚的初创公司也正在投入巨大的资源努力追赶上OpenAI。

在国内,从百度3月份发布“文心一言”以来,多家互联网大厂、AI企业和初创团队竞相宣布了自家的大模型或计算平台。不少人感慨,中国互联网产业已经有十年没有如此“卷”过了。

但实际上,训练模型的高成本早已注定了这只是一场少数人的游戏。前述硅谷工程师也告诉记者,业内不应当只看当下的商业利益,他也在尝试劝说国内几个大佬放弃当下训练解决具体场景的大模型的思路,而是直奔GPT-5的方向,即通用人工智能的方向而努力。

“不是说我希望国内公司全都能训练出通用人工智能出来,我希望的是这个行业少一点竞争,大家直奔通用人工智能而去。如果说这是市场共识,可能就只是具有长远愿景的几家公司往这个方向努力,而不是几百个公司都在做大模型。”他解释道,“这样出来的模型,其实泛化能力会比原先的要好。”

纳德拉,带领微软重回巅峰的第三任领袖

从押中研发大语言模型ChatGPT的独角兽OpenAI,到推出开源的DeepSpeed Chat,再到自研AI芯片“雅典娜(Athena)”浮出水面,成立了48年的老牌科技巨头微软正在人工智能的风口上。

从去年11月底OpenAI正式推出ChatGPT至本周四收盘,微软的市值已经累计增长超3500亿美元。

而这一切的背后,都离不开微软第三任领袖――55岁的印度裔CEO萨提亚・纳德拉。从2014年2月4日出任CEO至今,纳德拉治下的微软市值已从3000亿美元以下攀升到目前的2万亿美元以上。

要知道,微软曾经是全球市值第一的公司,1999年就创造过6205.8亿美元的阶段性市值纪录,但由于错失了移动互联网时代,微软市值逐步萎缩至3000亿美元以下的水平。而正是得益于纳德拉上任后手术刀式的内外改革,才让目前微软市值重回第一阵营。

2014年成为CEO后,纳德拉调转了微软船头,他认为,“微软应该转向‘cloud first, mobile first(云优先、移动优先)’,不再是以个人计算机为先,甚至也不是手机为先。在一个‘云优先、移动优先’的世界里如何让微软实现成功,是我们面临的共同挑战。”他砍掉了不赚钱的手机业务组,布局微软2B业务的公司走向,让Office、微软云与AI成为公司研发的重点。

从那时起,纳德拉逐步带领微软重拾业界地位。在短短三年半的时间里,他让微软的市值增长超过2500亿美元。得益于不俗的公司业绩表现,2021年10月,微软八年来首次将苹果挤下最高市值宝座。也正是在那年年中,微软董事会全票通过纳德拉担任公司新任董事长。

作为硅谷最具代表性的印度裔高管之一,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曾这样评价纳德拉:“纳德拉是一位公认的领导者,他拥有超强的工程师技能、商业眼光和将众人团结起来的能力”。一语概括了一名科技公司CEO应该具有的三个特质:技术过硬,商业头脑,人际把控能力。可以说是“软”“硬”兼备。

事实上,纳德拉的成长之路并非一帆风顺。1967年出生在印度第四大城市海德拉巴的纳德拉,父亲是公务员,母亲是大学教师。15岁时,纳德拉去了海德拉巴公立学校,随后在印度理工学院(ITT)的入学考试中失败了。IIT是当时所有印度学生的最高梦想。退而求其次,纳德拉在马尼帕尔理工学院学习电气工程,并在成年后成为了第一代移民来到美国。

在美国期间,纳德拉选择攻读计算机科学的研究生学位,不过他并未入读斯坦福大学或者麻省理工,而是去了威斯康星大学密尔沃基分校。在高手如云的科技公司,他的学历背景不算突出。毕业后,纳德拉在发明Java语言的公司太阳微系统工作了几年,后于1992年加入微软,当时的纳德拉年仅25岁。

虽然学历背景不算突出,但纳德拉走的是差异化竞争这条路。他很早就表示,不想做一个纯粹的技术人员。纳德拉的同学曾问他,为什么不读一个博士学位?他回答说:“我要做招聘博士的人。”1997年,也就是在加入微软5年后,纳德拉完成了芝加哥大学的MBA项目,向着他理想的路径迈进一大步

纳德拉后来成为微软企业暨云计算部门负责人,在微软在线研究与开发部门和微软商业部担当副总裁一职。他主导的Microsoft Azure企业业务大获成功。Azure是微软云计算部门的核心,在云基础设施市场仅次于亚马逊 AWS,领先谷歌。Azure已是微软新的创收利器,每个季度都保持了超过90%的营收增长率。

在这一波由ChatGPT引领的AI浪潮之下,微软之所以能率先吃到螃蟹,也是因为纳德拉接过了当初OpenAI抛出的橄榄枝。

至今,微软已经累计向OpenAI投资约130亿美元。在去年12月的微软年度股东大会上,纳德拉还表示:“即便是当今最流行的人工智能应用程序之一ChatGPT,也都是在Azure超级计算机上训练的。”

投资者就瑞信AT1债券清零起诉瑞士监管机构

当地时间4月21日,英国金融时报援引知情人士称,部分瑞信AT1债券持有人已向瑞士地区法院提起诉讼,要求瑞士金融市场监管局(FINMA)撤销“清零”AT1债券的决定。

这些投资者持有大约价值45亿美元的AT1债券,是该债券被完全减记后第一批向瑞士政府提起诉讼的持有人。仅就价值而言,此案是主权国家卷入的最大债券持有人纠纷之一。参与案件的一位律师将其与阿根廷2001年主权债纠纷案相提并论,在这场历时十五年的诉讼案件中,债权人最终获得了93亿美元的赔偿。

在瑞士之外,美国、新加坡投资者也欲起诉瑞士政府,一场旷日持久的“诉讼大战”就此打响!

特斯拉在美启动今年第6次降价

“木头姐”:特斯拉股价有望在5年内涨10倍

综合外媒21日报道,“星舰”爆炸,特斯拉业绩不佳,推特用户拒付会费……短短的24小时之内,全球第二大富豪马斯克身家如“过山车”般急转直下,“马斯克帝国”财富暴跌126亿美元。

图片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李星 摄

据CNBC,特斯拉今年第6次在美下调了部分Model Y和Model 3汽车的价格。此外,最近特斯拉在欧洲、以色列、新加坡、日本、澳大利亚和韩国也降低了售价。

就在本周四,在特斯拉股价因财报利空大跌近10%之际,长期以来一直看好特斯拉的“木头姐”Cathie Wood第一时间站出力挺特斯拉,表示随着自动驾驶出租车的蓬勃发展,特斯拉股价有可能在五年内增长10倍达到2000美元。

SpaceX:“星舰”在发射后出现故障

发射团队将其手动引爆

据央视新闻,当地时间4月20日,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在美国得克萨斯州进行第二次“星舰”(Starship)重型运载火箭的无人飞行测试。火箭在发射升空3分钟后,发生非计划内的解体,继而发生爆炸被迫中止任务。

SpaceX发布声明称,在“星舰”和它的超级重型助推器未能分离后,发射团队下令将它们引爆,该公司还列举了“星舰”33个引擎中的一些问题。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局长比尔・纳尔逊4月20日针对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试射“星舰”失败一事表示,“历史上的每一项伟大成就都会有一定程度的风险,因为有巨大的风险就有巨大的回报。”

苹果加入美国银行业存款争夺战

储蓄账户年收益率高达4.15%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张建 摄

美国时间4月17日,苹果公司官网宣布:“从今天开始,Apple Card 用户可以选择使用高盛的储蓄账户来增加每日现金奖励,该账户提供 4.15% 的高年利率――这一利率是全国平均水平的 10 倍以上。没有手续费、最低存款额和最低余额要求。

联邦存款保险公司 (FDIC) 官网显示,截至4月17日,国家存款利率为仅0.39%。苹果公司还表示,一旦用户开设了储蓄账户,之后赚取的所有每日现金将自动存入该账户。此外,苹果还针对Apple Card推出Daily Cash奖励计划,通过苹果账户的每笔消费将提供高达3%的购物金额返还。

苹果官网显示,Apple Card用户需经过信用审批,仅适用于美国境内符合条件的申请人,由美国高盛银行盐湖城分行发行。这意味着,目前,苹果推出的“余额宝”只有美国境内的苹果用户可以使用。

新冠变异病毒XBB.1.16来袭

症状新增结膜炎

自三年多前新冠病毒大流行开始以来,随着新冠病毒的进化,出现了许多变种。近期一种新的变种又引起了科学家们的注意。

这种别名为“大角星(Arcturus)”的奥密克戎亚种XBB.1.16已经被世卫组织指定为“监测中的变种”。

目前,从印度到新加坡、美国、英国和澳大利亚等29个国家和地区,XBB.1.16感染病例出现了快速增长趋势。据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CDC)的统计,被称为“大角星”(Arcturus)的奥密克戎新变体XBB.1.16正在全美散布,目前已经扩散到至少26个州,以加利福尼亚州、得克萨斯州和纽约州确诊案例最多。

据外媒报道,XBB.1.16可引起儿童眼睛发痒、发红(结膜炎),出现“粘眼”,非脓液。

记者|文巧 李孟林 蔡鼎 谭玉涵

编辑|谭玉涵 卢祥勇 杜恒峰

校对|何小桃

|每日经济新闻 nbdnews原创文章|

每日经济新闻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苹果余额宝收益 苹果余额宝

苹果余额宝收益怎么算,苹果手机余额宝怎么设置密码锁,苹果余额宝截图炫富,苹果余额宝冻结资金怎么解开

都说“科技企业的尽头是金融”,没想到苹果也走到了这一天。

2023年4月17日,苹果公司宣布联合高盛银行推出基于Apple Card的高收益储蓄账户,年化收益率高达4.15%,还可通过使用Apple Card进行消费获得1%-3%不等的现金奖励。

这一幕像极了多年前余额宝在国内推广时,用过的“高收益率”“现金红包”等套路――2014年左右余额宝年化收益率一度创下6.65%的最高纪录,也曾广泛使用过消费返现等奖励方式。

▲(来源:苹果官网截图)

鉴于3月份蒂姆・库克刚来过中国、逛了一圈首都北京,4月份苹果就推出这项业务,有网友调侃称,“库克来中国抄余额宝作业了”。

在这背后,“苹果版余额宝”究竟是怎么一回事,背后又暗藏苹果怎样的焦虑?

苹果的金融野心

在说“苹果版余额宝”之前,有必要先回顾一下苹果早已涉足的包括支付、信用卡、消费贷在内的金融业务。

2014年秋季新品发布会上,苹果发布了Apple Pay,即一种基于NFC的手机支付功能,2016年这项业务在中国上线。

面世多年,2022年6月美国PYMNTS(知名支付类媒体)数据显示,Apple Pay在美国已占据移动钱包48%的市场份额,但总渗透率还是较低,二季度只占店内交易的5.8%左右。

在中国,Apple Pay就更没什么存在感了,毕竟线上购物平台大多不支持Apple Pay的付款方式,线下交易场景中,大型商超可能还好,但小商家们显然更愿意使用简单打印二维码就能收款的支付宝和微信,需要配备一台具备银联云闪付功能的POS机才能使用的Apple Pay,则显得又贵又复杂。

但苹果没有死心。

2019年苹果再次与高盛联手,推出了Apple Card业务,即一种以高盛为发卡行的信用卡业务。相比传统信用卡,Apple Card最主要的几个特点包括:无卡号、无CVV(安全码)、无有效期、无签名;与苹果手机的钱包(Wallet)高度集成;消费可获1%-3%的返现(其中苹果商店消费返现3%、任意使用Apple Pay消费返现2%、实体Apple Card消费返现1%);免年费、低利息。

今年3月,苹果又上线了预热已久的Apple Pay Later业务,相当于中国的“花呗”――使用该服务的用户可以申请50至1000美元的“先买后付”(Buy now pay later,即BNPL)贷款服务,在未来六周内通过四次付款偿还贷款,且无息无费,实质上则由高盛担任贷款机构。

▲(图源 / 视觉中国)

在此背景下,苹果此次再度牵手高盛,为Apple Card用户提供相当于 “余额宝”的高收益储蓄账户(Sa【【微信】】)。用户将钱转入这个账户后,目前可享受高达4.15%的年化收益率(相当于全美平均储蓄利率的10倍有余),未来收益率可能随市场利率发生变化,另外使用Apple Card进行消费还有前述1%-3%不等的现金返现作为奖励。

那么高达4.15%的年化收益率和1%-3%不等的消费返现,从哪来呢?

事实上,在美国连续加息背景下,美国不同期限的国债收益率都已出现大幅上涨,其中截至2023年4月20日,美国一年期国债收益率为4.77%,而此前2月份甚至一度超过5%。所以高盛即使简单粗暴地用储蓄账户内的资金购买短期国债,也已经能覆盖当前4.15%的利息(只要不出现挤兑)。

至于1%-3%不等的消费返现,其实用户在使用信用卡进行消费时,发卡行、收款行和相关支付网路都会从中获取一定比例的“手续费”,合计比例在2.5%上下。苹果和高盛大概率就是把自己可以从中赚取的这部分收益,作为推广费用还给了消费者,实际上并不需要付出多少额外成本。

一个区别在于,“苹果版余额宝”本质上是高盛银行信用卡用户将钱存入一个特定的高收益储蓄账户,收益来源由高盛对外投资获利予以覆盖;而国内余额宝本质上是用户在支付宝平台购买不同的货币市场基金,比如天弘、易方达、汇添富等,基金经理用这些钱进行债券等低风险投资和储蓄,赚取收益以覆盖利息。

另外,目前国内只有Apple Pay这项服务可以使用,且需要配有云闪付功能的银联POS机,Apple Pay Later和Apple Card服务暂时都只服务于美国市场。

值得注意的是,苹果选择在此时发布这项新业务,有一定的特殊背景。

在美联储大幅加息背景下,美国银行业正面临巨大考验――根据美联储公布最新数据,截至3月15日的一周,美国银行共流失存款近千亿美元,其中小型银行存款总额减少1190亿美元至5.5万亿美元,大型银行则新增存款670亿美元至10.7万亿美元。

“不安”的资金需要寻找更稳定的庇护所,当然有更高收益就更好了――于是截至3月15日的一周,约有1200亿美元流入美国货币市场基金,是2020年6月以来最大单周净流入。

苹果和高盛此举,很大程度上就是利用苹果在美国高达50%以上的市场份额,以及高盛的品牌背书,吸纳市场上“寻求庇护”的资金。

库克该着急了

在金融板块显露野心的苹果,事实上正在多方面受挫。

手机业务方面,2023年第一季度,苹果全球范围智能手机销量5751万台,占比21%,小幅低于三星的22%,失去了上个季度市占率第一的宝座。

但事实上苹果市占率排名一直有所波动,2019年以来每年只在第四季度短暂拥有市占率第一的成绩,其他时候大多保持在第二,2020年至2021年偶尔被小米超过,跌至第三。

如果横向对比近几年一季度销量成绩,苹果的压力会更加真实――2021年一季度和2022年一季度,苹果手机销量同比增幅分别达到41.37%和7.72%,已有大幅下滑,但2023年一季度同比增幅仅1.79%,绝对值更是只增了100万台,尽显增长之乏力。

在这背后,2022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同比下滑11.3%至12.1亿台,创下2013年以来最低,苹果虽然凭借高端优势份额反而有所上涨,但也顶不住大盘的持续收缩。

▲(图源 / 视觉中国)

值得注意的是,在整个手机赛道想象力渐失的同时,折叠屏手机成为增长客观的一个细分赛道,2022年全球出货量同比增长62%,国内更是增长154%。但在三星、华为、荣耀、小米、OPPO、vivo等一众手机厂商纷纷推出多种形态的折叠屏手机时,苹果依然持观望态度,并未加入这场激烈战局。

除此之外苹果还错失了当下火热的汽车和AI大潮。

造车的故事自不必说――自2014年成立自动驾驶汽车部门“泰坦”后,业内不断传出苹果造车团队组了又散、散了又组的消息,至今尚无成熟技术或产品推出。

当下席卷全球科技公司的AI浪潮中,“冷静”的苹果同样处于一个被动的位置。

自2022年末OpenAI发布ChatGPT,开启新一轮人工智能的“革命”,国内外各家科技公司纷纷秀出自己的AI能力以及在大语言模型方面的成果,包括微软将GPT-4植入Office、百度发布“文心一言”、阿里发布“通义千问”、商汤发布“商量”等等。暂时“掉队”的苹果则成为一个特殊的存在。

要知道2011年首次在iPhone 4S发布会上亮相的Siri,曾让苹果成为最早一批发布AI语音助手的大型科技公司。那场发布会上,Siri应提问者要求,先后查询了巴黎时间、解释了“有丝分裂”的意思,还列出了14家高评分的希腊餐厅,让人眼前一亮。

但10余年过去了,Siri似乎还是那个Siri。如果你问它“Apple Card是什么?”它只能捕捉关键词在网页上进行搜索,并将其认为相关度较高的搜索结果,以网页形式推送给你,远不能像ChatGPT那样,自己组织好语言,把结果呈现出来(虽然经常也会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

在这背后,以Siri为代表的语音助手和以ChatGPT为代表的聊天机器人,其实归属于不同的人工智能类型――前者属于所谓的命令和控制系统,只能理解有限的问题和请求,后者则是由所谓的大型语言模型驱动,经过大量网络数据集的训练后,能够识别和生成基于数据集的文本。

苹果其实也开始急了。2023年3月《纽约时报》报道称,苹果公司正在测试生成式人工智能(generative AI),希望这些技术有朝一日可以用于苹果的虚拟助手Siri上,尽管Siri的设计方式存在一些根本性的问题。

一位曾参与Siri项目的苹果公司前工程师向媒体表示,因为笨重的数据库设计和过时且复杂的代码,Siri很难像ChatGPT那样强大。如果想让Siri实现ChatGPT的效果,苹果需要大刀阔斧的从底层技术开始重构。而目前类似于集中添加新短语这样简单的更新,都可能需要长达六周时间来重建整个Siri数据库,如果添加诸如搜索等更复杂的功能,可能需要一整年时间。

接连错失风口后,2023年苹果最大看点,是即将于今年6月WWDC大会发布的MR(混合现实)头显设备,据已有消息,区别于iPhone和iPad使用的面部或指纹解锁,这款头显将通过扫描用户眼部的方式解锁,一键切换AR/VR模式的功能也或将成为这款头显最大亮点之一。

但问题是,和汽车赛道、AI赛道相比,苹果押注的AR/VR赛道,是一个更具想象空间的存在吗?

业绩层面也开始显露苹果的压力――历年10-12月都是苹果的销售旺季,但截至2022年12月末的最新一季报显示(苹果每个财年截至9月末),苹果收入净利润分别出现13.38%和5.48%的同比降幅,是近20年来第二次出现一季报收入净利润同时减少的情况,且降幅比上一次出现时(2018年)高出不少。

与此同时,苹果的资产负债率也在2022年9月末创下85.64%的历史新高。

在这背后,苹果和众多成熟的科技企业一样,账面上虽然有大量资金,但其中很大一部分都来自于海外市场,为了避免缴纳大额税费而无法汇回美国,而美国总部又需要支付大量现金用于研发投入、股东分红等,因此需要不断在美国当地借款。

尤其在海外业务成为苹果愈发重要的收入来源时,就更容易出现负债率“越滚越高”的情况。

在此背景下,如何赚更多的钱,尤其是在美国赚更多的钱,就成为苹果需要考虑的一个问题。而从Apple Pay到Apple Pay Later,再到Apple Card和如今基于Apple Card的“苹果版余额宝”,主要都是服务于美国市场,或许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苹果的这部分焦虑。

作者 |林夏淅

编辑 |韩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