闈掍簯绉戞妧杩炴姏涓や唤鍑忔寔璁″垝 闈掍簯绉戞妧鍑忔寔鑲′唤
淘宝搜:【天降红包222】领超级红包,京东搜:【天降红包222】
淘宝互助,淘宝双11微信互助群关注公众号 【淘姐妹】
每经记者:范芊芊 每经编辑:梁枭
2023年以来,ChatGPT的热度不断升温,不仅搅动了国内外AIGC产业链,也带动A股多只AIGC概念股股价快速上涨。
被称为“中国混合云第一股”的青云科技-U(SH688316,股价73.96元,市值35.1亿元)便是其中之一。Wind数据显示,今年以来至昨日(3月27日)收盘,青云科技股价涨幅超170%,3月22日至3月27日,四个交易日收获两个涨停板。
四天两板后,3月27日,青云科技披露称,第二大股东嘉兴蓝驰帆畅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以下简称嘉兴蓝驰)及其一致行动人天津蓝驰新禾投资中心(有限合伙)(以下简称天津蓝驰)拟合计减持不超过6%股份。或受此消息影响,今日(28日)开盘后不久,青云科技盘中最大跌幅超8%。今日晚间,青云科技再发一项股东减持计划,横琴招证睿信投资中心(有限合伙)(以下简称横琴招证)拟减持不超过6%股份。
四天两板,青云科技股价大涨
3月27日下午一点半左右,青云科技股价迅速拉涨,以涨停板收盘。除了青云科技,昨日不少AIGC概念股均强势拉升,人工智能板块震荡明显。
消息面上,昨日阿里巴巴和蚂蚁集团创始人马云回国的消息引发全网热议。据报道,马云现身云谷教育,谈及ChatGPT。他表示,ChatGPT这一类技术已经对教育带来挑战,但是ChatGPT这一类技术只是AI时代的开始。我们要用人工智能去解决问题,而不是被人工智能所控制,虽然人的体力、脑力比不过机器,但机器只有“芯”,而人有“心”。
实际上,自ChatGPT推出之日起,国内外人工智能行业的热度便不断升温,相关概念股在A股市场备受资本追捧。作为大型语言模型(LLM)的应用,ChatGPT的背后需要算力的支撑,云计算则被称为重要的算力基础设施。Wind数据显示,今年以来至3月27日收盘,云计算产品与服务供应商青云科技涨幅超170%,3月22日至3月27日,四个交易日收获两个涨停板。
对于股价异动,3月23日、3月27日,青云科技均披露股票交易异常波动公告,称经公司自查,公司目前经营活动一切正常,未发生重大变化。公司所处市场环境、行业政策没有发生重大调整。同时公司也于27日在投资者互动平台称,公司与Open AI公司无业务合作,公司无ChatGPT产品获得收入。
究竟是什么机构在背后爆炒青云科技?从龙虎榜单来看,23日买入机构前五名中出现了中国国际金融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买入金额为934万元,当日,该机构也出现在了卖出机构前五名,卖出金额为1204万元。类似的,华泰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总部当日(23日)也有交易青云科技股票。
连续两日抛出减持计划
今日(28日)开盘后,青云科技低开,盘中最高跌幅超8%,收盘价为73.96元/股,跌3.18%。
消息面上,昨日晚间,青云科技披露称,嘉兴蓝驰及其一致行动人天津蓝驰拟合计减持不超过6%股份。
据3月27日公告披露,嘉兴蓝驰为青云科技第二大股东,持股比例为8.38%,持股数量为397.87万股,天津蓝驰持股比例为2.19%,持股数量为103.79万股,此次嘉兴蓝驰、天津蓝驰计划减持股数不超过284.77万股,占两方合计持股比例超50%。按照今日(28日)收盘价来计算,嘉兴蓝驰、天津蓝驰计划减持股份总市值约为2.11亿元。
对于减持原因,青云科技在公告中称,嘉兴蓝驰、天津蓝驰根据自身业务发展规划计划减持。今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以投资者身份拨打青云科技董秘办电话。对于股价表现与股东减持的关系,上述工作人员称需要自行判断。
记者注意到,嘉兴蓝驰、天津蓝驰均是蓝驰创投旗下的私募基金,两者所持股份为青云科技IPO发行前取得的股份,已于2022年3月16日解除限售并上市流通。据蓝驰创投官方微信公众号发文,蓝驰创投是青云科技的A、B、C、D轮投资方,是青云科技最早的机构投资方及第一大外部股东,在上市前持有青云科技超14%的股份。
今日晚间,青云科技再发一项股东减持计划。持有青云科技6.56%股份的横琴招证计划通过集中竞价、大宗交易合计减持不超过公司股份284.77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6%,拟减持股份数量与昨日嘉兴蓝驰、天津蓝驰拟减持数量相同。
除了青云科技,昨日晚间,多家人工智能公司都披露股东减持公告。今日早间,人工智能板块多股大幅低开。
六年累计亏损或超11亿
即使是最早的机构投资方也“坐不住”了,这或源于青云科技发展至今仍处于持续烧钱还未盈利的阶段,且云计算行业在巨头蚕食下面临更激烈的竞争。
青云科技是一家具有广义云计算服务能力的平台级混合云ICT厂商和服务商,主要以软件定义为核心,为企业用户提供自主可控、中立可靠、性能卓越、灵活开放的云计算产品与服务,坚持代码自研,产品包括【【微信】】云平台及战略软件,超融合系统,分布式存储,服务及其他。
2017年~2021年,青云科技累计净亏损8.81亿元。根据2022年业绩快报,青云科技净亏损2.45亿元。也就是说六年来,青云科技累计亏损或超11亿元。
对于公司尚未盈利的原因,青云科技曾在2021年年报中称,一方面,公司正处于高成长期,前期购置云计算平台所需服务器、网络设备等固定资产的资本性支出金额带来的折旧成本较大,同时公司在新技术与新产品的研发投入较大,员工薪酬及期间费用上升,公司目前的毛利贡献不足以覆盖期间费用,处于亏损状态。
另一方面,公司所处云计算行业竞争非常激烈,尤其是公有云领域因为巨头竞争者的加入,全行业资源使用价格呈下行趋势,公司云服务业务承压降价,增大了盈利难度。
青云科技所指的巨头包括阿里、腾讯等互联网大厂,以及三大通信运营商为代表的国资云。近些年,这些巨头都在加速布局云业务。在这一背景下,青云科技在云计算市场的日子可能会更加艰难。
此外,青云科技还表示,目前具备混合云形态及能力的同行业公司大多均处于亏损状态,公司业绩表现符合行业特点。这背后的原因或在于国内云服务市场渗透率低,相较于公有云、私有云,混合云业务渗透率更低。
根据光大证券研报,2021年中国云服务行业渗透率仅为10%,美国这一数据则为22%。根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的云计算发展调查报告,2019年我国已经应用云计算的企业占比达到66.1%,其中,采用公有云的企业占比41.6%,私有云占比为14.7%,有9.8%的企业采用了混合云。
封面图片来源:视觉中国-VCG4【【QQ微信】】
每日经济新闻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ai产品经理视角下的chatgpt全解析 chatgpt对人工智能ai产业意味着什么
产品经理进化论:ai+时代产品经理的思维方法,ai产品经理与普通产品经理,ai产品经理和互联网产品经理,ai产品经理需要的技能“这次ChatGPT事件中,微软一下就重新回到了科技互联网的核心地位,有点儿像当年拿破仑从被流放的厄尔巴岛回到了欧洲的权力中心。”面对北京青年报记者提到的采访话题,一位曾在微软工作过的互联网VC激动的表示,他的老东家微软回来了。
北青报记者观察发现,随着ChatGPT这段时间的火爆出圈。铺天盖地的赞誉也同时扑向微软,这家被称为ChatGPT背后的巨头,从前的批评之声似乎一夜之间销声匿迹。微软,没落的科技霸主,真的一夜之间重新夺回科技互联网的王座了吗?凭借ChatGPT,能否在与谷歌、苹果的竞争中拨得头筹?赞誉之声掩盖了哪些财报中呈现的严峻问题?
画风大变:
从质疑“微软还是一家科技公司吗?”到上演微软神话
微软在“工作的AI未来”高级别发布会上宣布,将人工智能大语言模型技术引入Office应用程序,推出AI助手―Microsoft365Copilot,帮助用户提高办公生产力。微软CEO纳德拉在2023全球经济论坛中表示,计划将ChatGPT嵌入微软全线产品。基于ChatGPT的NewBeing已经华丽亮相。另外,Office全家桶等微软全线产品都逐步接入ChatGPT及其他大模型,微软Azure是OpenAI唯一云服务提供商。业内人士分析指出,为伴随着OpenAI相关技术在中国的逐步落地,与微软有紧密合作的厂商,有望发挥咨询、实施、系统建设的作用,从而获得更好的发展机会。有科技圈人士在朋友圈称赞:“微软,通过ChatGPT一举夺回了科技圈王座。”
微软的计划发布之后,一位自媒体人在微博发出感叹:几年前流行过一个很生动的词“PPT织工”,比喻的是辛苦加班、使劲浑身解数在PPT上搞无意义雕花的写字楼白领。昨晚的发布会后,这个比喻突然有了层厚重感:可能要不了多久,白领们就能体会到19世纪初珍妮纺纱机大规模应用后,广大织工的心情了…不夸张地说,大家昨晚其实已经亲身经历了一次历史的押韵。
短短几个月发生的事情彻底扭转了外界对微软的印象。几个月前,OpenAI推出的ChatGPT大模型GPT3.5上线两个月狂吸1亿粉丝,ChatGPT大火之后,微软迅速放出大招,发布嵌入ChatGPT的新版搜索引擎Bing(必应)和浏览器Edge,并开启内测,市值一夜就涨了800亿美元。不久GPT4又发布,它能与人正常对话,能看懂图,输出和推理能力更强大。ChatGPT-4出来后,微软又王炸发布Microsoft 365 Copilot,真正把技术转换成生产力。微软神话在中外互联网圈流传。
这个画风很难与几年前谷歌的阿尔法狗击败围棋天才李世石的时候相联系。那时,科技圈提到微软都是一副不屑一顾的表情,甚至反问:“微软还是一家科技公司吗?”彼时,微软患上一种“大公司病”,给外界的感觉就是暮气沉沉。进入21世纪以来,微软也多次尝试突破,但几次关键的挫败让它移动互联网时代成为“落后者”。 资本市场的投资者对微软也失去了耐心,他们纷纷用脚投票。2010年至2012年期间,微软的估值一直在7倍至9倍的低位运行,这与一般科技公司30倍市盈率的估值完全不匹配,微软一度失去了科技公司应该具有高成长性溢价。
迷失的微软:
大公司病与反垄断诉讼
时间拉回到2000年,当时微软的市值冲到了6000亿美元之上。苹果那个时候市值才100亿美元,连当小弟的资格都没有。微软一度靠着Office软件和Windows操作系统,霸占着全球PC操作系统九成以上的市场份额,是计算机世界的王者。然而,当微软还沉浸在PC时代的辉煌时,苹果的乔布斯已经酝酿着如何改变世界。
2000年后的微软赶上了美国互联网泡沫的破裂。从手机市场到手机系统,微软几乎完整错失了整个移动互联网浪潮,同时开始遭遇愈发多的反垄断调查,变得愈发跟不上时代节拍。2008年到2013年,微软的营收从604.2亿美元增长至778.5亿美元,增幅仅为28.8%;同期,苹果营收从324.8亿美元飙升至1709.1亿美元,增长了4倍多。2010年,苹果完成了对微软的逆袭,营收和市值双双超过微软,被外界称为“新时代的开始”
北青报记者注意到,针对微软的这段黑历史,外界有两种不同的看法。一种认为是微软犯了“大公司病”,暮气沉沉的公司文化制约了微软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的进步。另一种观点则认为是美国司法机构发起的反垄断诉讼,让微软一蹶不振。
“大公司病”曾经困扰着微软,彼时的微软更像一头深陷泥沼的大象,业务增长陷入停滞,更令人糟心的是,“大公司病”正侵蚀着这家10万名员工的巨人企业,公司内部程序繁杂冗余,内卷严重。“员工们倦怠了,他们深深地感到挫折……他们怀着伟大梦想来到微软,但执行繁杂冗余的程序,以及会议中无休止的争吵。”2014年出任微软第三代掌门人在纳德拉回忆那段日子时说。
反垄断诉讼方面,最有名的那次是1998年5月18日美国司法部向微软发起的反垄断诉讼。
在裁决书中,联邦法官托马斯・杰克逊曾经宣布微软是垄断机构。尤其在其调查报告中称: 微软在Intel个人电脑操作系统市场中,享有至高无上的权利。
1999年12月8日,美国19州和司法部再一次起诉微软公司违背反垄断法。随后INTEL宣布解除其与微软多年的同盟关系。2000年4月4日,法庭宣判微软违反了美国反垄断法《谢尔曼法》,认为微软采取阻碍竞争的手段维持微软的垄断地位,杰克逊称微软违反了谢尔曼反垄断法的核心部分。微软的三项罪名是: 1)通过反竞争行为维持垄断;2)企图垄断浏览器市场;3)将其浏览器与操作系统*。
2000年6月,杰克逊法官作出判决:将微软一分为二,一个专营电脑操作系统,另一个则经营除去操作系统外、微软目前所经营的其他内容,其中包括Office系列应用软件、IE浏览器等。所幸的是,2001年6月,美国哥伦比亚特区联邦上诉法院作出裁决,驳回地方法院法官杰克逊作出的将微软一分为二的判决,但维持有关微软从事了违反反垄断法的反竞争商业行为的判决。
此后,苹果之外,微软又迎来了另一个强悍的竞争对手。谷歌悄悄地创造出一个庞大的搜索市场和在线广告市场,后知后觉的微软,直到2009年才推出了搜索工具Bing。但已经无济于事,谷歌的浏览器Chrome逐渐超过IE,成为全球市占率最高的浏览器。微软在智能手机操作系统上也遭遇了“滑铁卢”。2007年之后,眼看苹果手机的带来的移动互联网革命,微软试图开发Windows Phone。2011年11月,微软与诺基亚合作推出Lumia,又在2013年9月3日宣布以72亿美元收购日落西山的诺基亚手机业务。结果是,Windows Phone操作系统不敌iOS和安卓,节节败退,在手机市场上的市占率不足4%。
总之,曾经的科技霸主微软迷失了。从My Space、MSN、搜索到智能手机,移动互联网的四大战线基本全面溃败,眼看着苹果、Facebook、谷歌等一众巨头崛起。“微软已死”的说法更是广为流传,《连线》(Wired)杂志创始主编凯文・凯利更是毫不客气地断言:“微软会成为第一个消失的IT巨头。”而比尔・盖茨也很少再公开表达他对事业的雄心,此后他的身影更多的出现在他热衷的慈善事业的报道中。
人工智能助力反转:
微软持续投资Open AI
ChatGPT爆红之后,很多人惊呼,微软一夜之间又回来了。实际上,这并非一朝一日之功。微软的努力,已经有些年头了。微软此前已对AI行业进行长期、持续且巨额的投资。
时间再次拉回到2014年,在Salesforce年度营销会议上,刚接任微软CEO不久的纳德拉做出了一个惊人之举,他意外地从口袋里拿出了一台iPhone,在全场观众错愕的表情中,开始讲演。微软与苹果的明争暗斗和恩怨由来已久。一反此前比尔・盖茨与乔布斯见面都要斗嘴的情形。与竞争对手和解,纳德拉的布局由此开始。他向外界传达一个明晰的信号:微软要变得更加开放。
上任微软CEO仅8周后,微软就推出为苹果iPad专门打造的首版Office套件。微软很快就开启了与曾经对手苹果、谷歌等合作的步伐,以Word、Excel等为代表的Office套件正式登陆iOS与安卓平台。2014年,微软一口气与Facebook、Ubuntu、SUSE(Linux开发商)、甲骨文、红帽、IBM等多家厂商达成合作。随着以前阻碍微软卖软件的苹果、Linux、SUN等竞争对手全部变成了战略合作伙伴。微软原先封闭的文化为之一新。
纳德拉上台后不久,就果断砍掉了已成鸡肋甚至负累的业务板块,比如曾重金投入的诺基亚手机业务。微软重新确立了“移动为先,云为先”的核心战略,选择一条新赛道―云计算,来实现换道超车。2016年~2020年,微软的智能云业务从250.4亿美元增长到483.7亿美元,成为微软增长最快的业务板块。2018年后,纳德拉将工作重心又放在了人工智能、混合现实、量子计算等更加前沿的科技上。
许多科技界人士说,微软投资Open AI是撞了历史的大运。但实际上,微软和Open AI颇具戏剧性。资料显示,OpenAI 的人工智能训练最初是在谷歌云上进行,2019 年至 2020 年期间,OpenAI 向谷歌支付了 1.2 亿美元的云计算费用,一度成为谷歌云的前五大企业客户之一。为了更好的商业化运行,OpenAI 于 2019 年 3 月成立了营利性子公司 OpenAI LP,并很快获得了微软的 10 亿美元注资。此后,OpenAI 逐渐将云计算服务从谷歌云迁移到微软云Azure。一名互联网投资人士对北青报记者表示,这个过程说明了微软押注人工智能的决心,并不是一时的运气。“估计谷歌已经拍断大腿。”
北青报记者了解到,OpenAI 模型训练非常烧钱,OpenAI每年在微软云服务器上模型训练花的7000万美元,这些都由微软买单。今年1月23日,微软又向Open AI追加了投资数十亿美元,这是人工智能领域史上规模最大的一笔投资。根据《财富》杂志报道,微软未来将向 OpenAI 再投 100 亿美元,并获得 OpenAI 75% 的利润,直到收回投资为止。
微软已经与OpenAI合作了将近四年,但并未选择收购,而是对其进行了巨大的投资。也有许多科技圈人士提出,微软为何不直接收购了OpenAI?对此,纳德拉在采访中称,微软和OpenAI是多层次的,我们在过去四年中所做的最重要的,是构建OpenAI所基于的核心基础设施,包括这些大模型和培训基础设施,以及非常规的云基础设施,“我们必须对Azure进行改进,使其拥有专门的AI基础设施,OpenAI就是在该基础设施上构建的。然后,我们将这些大模型整合到产品中,并将这些大模型植入Azure AI。”
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持续投入,与OpenAI联姻。在这个即将到来强人工智能时代,微软重新回到了科技互联网舞台的中央。
市值重回2万亿背后:
微软核心业务业绩下滑 财报再度承压
近日,微软股价总市值重回 2 万亿美元,又一次进入到“2 万亿美元市值俱乐部”。2021 年 6 月,随着云计算和企业软件领域领先地位的不断稳固,微软市值首次跨越 2 万亿美元,成为继苹果之后美股第二家加入“2 万亿美元俱乐部”的上市公司。但进入到 2022 年以来,在美联储大举加息的背景下,美国大型科技公司股价遭到重挫。2022 年 8 月,微软市值跌破 2 万亿美元。
业绩不佳成为微软市值缩水的一个主要原因。2023 年第一财季(对应 2022 年第三季度),微软实现营收 501.22 亿美元,同比增长 11%,环比下滑 3.5%,创下 2017 年以来最疲软的营收增长;实现净利润 175.56 亿美元,同比下降 14%,这也是微软两年多来最严重的季度净利润下降。今年 2 月 18 日,微软正式宣布裁员 1 万人,以应对业务增长的放缓。随即公布2022年10-12月财报数据显示,该财季微软实现营收 527.5 亿美元,略低于市场预期的 529.4 亿美元,同比增长 2%,营收增速创近六个财年以来新低。分业务来看,微软生产力和业务流程部门(PBP)营收为 170 亿美元,同比增长 7%;智能云部门营收为 215 亿美元,同比增长 18%;更多个人计算(MPC)部门营收为 142 亿美元,同比下滑 19%。个人计算部门营收的下滑成为微软第二财季营收不及预期的主要原因,这主要是受到全球 PC 需求低迷的影响。微软CEO纳德拉在电话会议上表示,微软在 2022 年末就面临着核心业务 Windows+Office 的业绩下滑。
北京一位互联网VC告诉北青报记者,近期因ChatGPT的火爆,微软承载了大量的赞誉。但微软本身的一些问题也被掩盖。比如财报里呈现的东西,核心业务的业绩下滑。微软的市值依然距离苹果还有5000万美元的差距。目前苹果、微软、谷歌在科技互联网领域呈三足鼎立之势,微软面对的竞争依旧非常激烈。另外,ChatGPT在各种场景中虽然展现出了惊人的能力,例如语言翻译、对话生成和问答等,但同时也引发了一系列安全问题,包括数据隐私泄露、模型攻击和伦理危机等。
一位在加拿大学习人工智能博士专业的中国留学生对北青报记者表示:“国内互联网舆论对微软以及ChatGPT的赞誉远多于海外互联网。可能很多人只知道ChatGPT,不知道国外人工智能丰富、多层次的发展格局。”
3月21日,据市场消息,谷歌将开放其人工智能聊天机器人Bard的访问权限。在人工智能领域,竞争异常激烈。微软恐怕很难单靠一个产品就找回当年PC操作系统时代的荣光。
【版权声明】本文著作权(含信息网络传播权)归属北京青年报社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朱开云
/樊宏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