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评沪指震荡跌02%热门题材回调 午评沪指震荡走强金融股再度崛起
淘宝搜:【天降红包222】领超级红包,京东搜:【天降红包222】
淘宝互助,淘宝双11微信互助群关注公众号 【淘姐妹】
受多重利好消息刺激,15日A股三大指数高开高走,创业板指一度涨逾1%,截至上午收盘,沪指涨0.67%,深成指涨0.44%,创业板指涨0.22%。医药股持续走强,中药方向领涨,盘龙药业拉升封板。
消息面一:外围市场企稳回升:隔夜美股三大指数齐涨纳指涨逾2%,银行股暴力反弹。此外,富时A50涨超1%。
消息面二:据科创板日报,江苏将举办大基金二期项目投资对接会;
消息面三:当地时间周二(3月14日),人工智能研究公司OpenAI公布GPT-4:可在考试中超过90%的人类;
消息面四:北向资金开盘20分钟大幅买入逾30亿元。
具体来看,半导体芯片板块继续活跃,光刻胶方向领涨,康强电子2连板,金力泰、蓝英装备涨超14%,唯捷创芯涨近10%;机器人概念震荡走高,虹软科技、蓝英装备涨超8%;家电板块早盘拉升,海信家电大涨7%。
热门板块
1、ChatGPT概念股开盘活跃
OpenAI推出GPT-4,ChatGPT概念股开盘活跃,宁夏建材、万兴科技、汤姆猫、凡拓数创、云从科技等纷纷高开。
点评:当地时间周二(3月14日),人工智能研究公司OpenAI公布GPT-4:可在考试中超过90%的人类。
2、中药股异动拉升
中药股早盘异动拉升,佐力药业大涨超10%,带动方盛制药、九芝堂、沃华医药、康恩贝等快速跟涨。
点评:消息面上,佐力药业公告预计2023年一季度归母净利9700万元-1.04亿元,同比增长41.1%-51.28%。
3、光刻胶概念股继续活跃
光刻胶概念股继续活跃,蓝英装备涨超10%,金力泰涨超5%,圣泉集团、晶方科技、华特气体、鼎龙股份等跟涨。
点评:消息面上,据科创板日报,江苏将举办大基金二期项目投资对接会。
机构观点
中信建投:提升分红助力央国企“价值实现”
中信建投认为,政策鼓励分红的倾向长期存在,完善分红机制始终是国企改革的一大清晰主线。提升现金分红水平有助于市场充分认知国企盈利稳定性,明确国企在经济发展中的支柱地位,实现国有资本在流动中优化布局、提升价值;同时符合重视股东回报的要求,有望推动国企在未来能够得到更多青睐“高分红”的长期资金的认可。此外,国企分红流向财政“四本帐”的过程有特别的二次分配制度,以国企分红率系统性抬升行使“准财政职能”的“股权财政”模式可以缓解财政收支压力,成为财政收入来源的新动能。
华泰证券:运营商估值仍有进一步重塑的空间
2023年2月2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其中明确指出建设数字中国是数字时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引擎。认为数字中国背景下:1)基本面方面,运营商拥有网、云、数等构筑国内数字经济大动脉的三大关键性资源,其角色正由通信管道逐步向产业链链长转变。2)估值方面,当前运营商A股/H股平均【【微信】】分别为3.61/2.75倍,与全球平均对比折让32.4%/48.5%。数字中国背景下,未来若对云计算等新兴业务按PS单独估值,运营商估值仍有进一步重塑的空间。
中信证券:政策持续加码 机器人产业步入加速期
中信证券研报指出,近日,上海经信委印发第一批《上海市智能机器人标杆企业与应用场景推荐目录》,提出力争到2025年打造10家行业一流的机器人头部品牌,1000亿元机器人关联产业规模,有望推动机器人行业快速发展与多场景规模化落地。从中央到地方,政策持续加码,机器人产业步入加速期,未来或有更多地方政府积极响应,推出一系列机器人产业相关支持举措。目前机器人行业处于发展初期,具备“硬件先行”趋势,其中,伺服系统等核心零部件,重要性突出,占据微笑曲线左侧,毛利率较高,未来空间广阔。我们认为具备较高核心零部件生产技术、拥有快速布局能力及优质客户资源的企业能率先享受行业红利。
本文来自“腾讯自选股”,智通财经编辑:涂广炳。
gpt3的到来程序员会被ai取代吗 人工智能gpt到中国了吗
gpt3.0对编程人员有哪些挑战?AI的“下一步”,OpenAI并没有让市场等太久。
3月15日,OpenAI正式发布了多模态预训练大模型GPT-4.作为迄今为止规模最大、功能最强大的多模态预训练模型,GPT-4实现了语言与图片的融合,令计算机更好地理解了人类的交流方式。
“这是OpenAI努力扩展深度学习的最新里程碑。”OpenAI在对GPT-4的官方介绍中表示,“GPT-4是一个大型多模态模型,它接受图像和文本输入、进行文本输出,虽然在许多现实场景中它尚不如人类,但在各种专业和学术基准上表现出与人类相当的性能。”
自1956年人工智能概念首次被提出后,人工智能在巅峰与暗流中游走数年,如今再次来到了转折时刻。
已经足够“聪明”
从整体而言,GPT-4实现了多重能力的跃升。
与此前的版本相比,GPT4在语言、文本、图像三个层面利用大量数据训练AI系统。由此,GPT-4具备强大的识图能力,文字输入限制也提升至2.5万字;GPT-4的回答准确性也显著提升,还能够生成歌词、创意文本从而实现风格变化。同时,GPT-4在各类专业测试及学术基准上也表现优良。
“在日常对话中,GPT-4与GPT-3.5之间的差距或许微妙,但当任务复杂度足够高的时候,GPT-4将具备更可靠、更具创造性的特点,且能够处理更细致的指令。”围绕GPT-4与前代大模型的对比,OpenAI介绍称。
例如,根据OpenAI公布的实验数据,GPT-4参加了多种基准考试测试,包括美国律师资格考试 Uniform Bar Exam、法学院入学考试 LSAT、“美国高考” SAT数学部分和证据性阅读与写作部分的考试,在这些测试中,它的得分高于88%的应试者。相较之下,GPT-3.5版本大模型的成绩是倒数10%。
“如果说GPT3系列模型给大家证明了,AI能够在一个模型里做多个任务(也就是所谓通用),GPT4在很多任务上已经是人类水平(human-level),在很多专业和学术考试上超越90%的人类。”出门问问创始人&CEO李志飞评论称。
除了足够“聪明”之外,相较于此前的GPT模型而言,GPT-4最大的突破之一是在文本之外还能够处理图像内容。OpenAI表示,用户同时输入文本和图像的情况下,比如带有文本和照片的文档、图表或者屏幕截图,它能够生成相应的自然语言和代码等文本。
除了普通图片,GPT-4还能处理更复杂的图像信息,包括表格、考试题目截图、论文截图、漫画等。
此外,在多语种方面,GPT-4也体现出优越性。在测试的26种语言中,GPT-4在24种语言方面的表现均优于GPT-3.5等其他大语言模型的英语语言性能,其中包括部分低资源语言如拉脱维亚语、威尔士语等。在中文语境中,GPT-4能够达到80.1%的准确性。
与ChatGPT语言风格平静、固定冗长的特点不同, GPT-4引入了全新的API功能“系统”消息,允许用户以及开发人员通过该功能定制AI风格和任务,实现不同的用户体验。
尽管GPT-4功能强大,但同时OpenAI仍坦言,与早期GPT模型类似,GPT-4也具备局限性。其依然会形成推理错误,因而在使用语言模型输出时需要非常小心,最好以人工核查、附加上下文或避免高风险使用的方式予以辅助。
在参数量方面,此次OpenAI并未公布GPT-4的模型参数和数据规模,也并未给出技术原理。此前,GPT-3的参数量则为1750亿。OpenAI 表示,正在开源 OpenAI Evals 软件框架,它被用于创建和运行基准测试以评估GPT-4 等模型,同时可以逐样本地检查模型性能。
“GPT-4的模型发布,本身是技术持续升级迭代发展的必然阶段。AI行业每一年都会有些新模型发布,趋势就是大模型、多模态。”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IDC中国研究总监卢言霞表示,“多模态肯定是必然趋势,毕竟AI要真正达到人的智慧,需要处理多模数据。且在各行业场景里,大都是涉及多模态数据的处理。”
探索商业应用
尽管GPT-4已经引爆舆论,多位从业人员跃跃欲试,但目前GPT-4没有免费版本。
从应用角度而言,在GPT-4发布后,OpenAI也直接升级了ChatGPT。目前,GPT-4的访问权限仅面向ChatGPT Plus的付费订阅用户及企业和开发者开放。OpenAI方面称,想要访问GPT-4的API,用户可以注册等待,公司将邀请部分开发者进行体验。
目前,GPT-4已有部分行业应用。根据OpenAI官网给出的案例,GPT4已在教育、社会公益、金融、娱乐等方面进行应用并展开商业合作,包括Duolingo(多邻国)、Khan Academy(可汗学院)等教育企业。
此外,在微软的产品生态中,GPT-4也有落地。在GPT-4发布后,微软方面宣布,目前全新必应预览版中已经搭载了定制版本的GPT-4。
“微软有望在产业中通过GPT-4不断拓展下游新兴领域,应用于更多的场景中,并利用其多模态模型成本改变传统AI客制化与定制化的特点,逐步向通用化方向发展。”华鑫证券计算机研究团队分析称。
作为微软的对手之一,谷歌也在紧锣密鼓地追赶ChatGPT.近日,谷歌联合柏林工业大学团队推出史上最大的视觉语言模型――【【微信】】,参数量高达5620亿。作为一种多模态具身视觉语言模型(VLM),【【微信】】不仅可以理解图像,还能理解、生成语言,可以执行各种复杂的机器人指令而无需重新训练。
而在3月14日,谷歌进一步宣布,计划将人工智能技术整合到Gmail电子邮件和Google Docs文档等办公应用中。谷歌的一位发言人表示,将向部分个人消费者和一些商业及教育用户开放上述新功能,但并未说明何时将广泛推出这些新功能,以及是否会额外收费。
不过从用户角度而言,对GPT-4的热情仍高于一切。由于GPT-4仅限于ChatGPT Plus订阅用户使用,当晚大批新订用户涌入,以至于OpenAI的付款系统一度宕机。
不仅仅是GPT-4,市面上所有的大模型,都有可能替代现有的AI应用。关键是在哪些场景里,大模型能够取得比现有应用更好的效果。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