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立软银等多家日企限制使用ChatGPT 以防泄密
淘宝搜:【天降红包222】领超级红包,京东搜:【天降红包222】
淘宝互助,淘宝双11微信互助群关注公众号 【淘姐妹】
日立软银等多家日企限制使用ChatGPT 以防泄密
如今AI对话神器ChatGPT爆火至天际,不过由于担心信息泄露和其他问题,软银、日立等日本公司已开始限制ChatGPT等交互式人工智能服务在商业运作中的使用。
软银上月就使用ChatGPT和其他商业应用警告员工称:“不要输入公司身份信息或机密数据。”尽管软银已经出台了使用交互式人工智能等云服务的指导方针,但鉴于聊天机器人最近受到的关注越来越多,这些规则依旧被反复强调。软银计划制定规则,规定哪些业务可以使用该技术,哪些应用可以被使用。
今年3月1日,ChatGPT开发商Open AI发布了一个应用程序接口,允许企业付费将ChatGPT集成到他们的服务中。Open AI表示,从ChatGPT中收集的数据不会用于提高性能,但其网站显示,当这项服务被免费使用时,“我们可能会使用您提供的数据来改进我们的模型。在这种情况下,被输入的信息,例如正在开发的产品,可以用来回答其他公司的问题”。
除软银外,日立将考虑制定新的道德规则,以规范交互式人工智能的使用以及数据是否被正确使用。该公司计划完善2021年制定的人工智能使用指南。
富士通上月向员工通报了有关ChatGPT和其他交互式人工智能服务的法律和道德问题,包括信息保护。该公司已经成立了一个部门来决定人工智能的使用。2022年2月,富士通成立了一个治理办公室,来处理包含人工智能的产品开发和商业使用中的道德问题。该公司将通过这个办公室提醒公众交互式人工智能的风险。
今年1月,ChatGPT在发布仅仅两个月后用户就超过了1亿。微软上月在必应搜索中整合ChatGPT,推动该搜索引擎日用户在一个月后首次突破了1亿人。而且,这一技术在企业运作中的应用预计也将显著增加。然而,越来越多的人和企业使用交互式人工智能也令人担忧,因为该技术可能会传播虚假信息,引发数据泄露,导致一些公司禁止使用该技术。
日本瑞穗金融集团、三菱日联金融集团和三井住友银行已禁止在公司运营中使用ChatGPT和其他服务。瑞穗的限制措施会阻止员工从工作终端访问该网站,目的是“防止因员工不当使用导致客户和金融交易等重要信息泄露”。IT公司NEC也禁止员工使用ChatGPT。
日本情报安全大学院大学研究科教授后藤厚宏(Atsuhiro Goto)表示:“交互式人工智能可以在个人电脑上轻松使用,这让员工变得不那么谨慎,存在机密数据被意外输入并在公司外部使用的风险。这些服务应该由一个专门的内部团队进行测试,以澄清使用规则和可以输入的信息。”
松下控股集团公司Panasonic Connect在采取措施防止数据泄露等问题后,开始使用交互式人工智能创建文件。为了降低数据泄露的风险,该公司与软件的联合开发者微软达成了一项协议,不将内容用于人工智能培训等次要目的。同时,员工们也被警告不要输入个人信息。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斯坦福搞出来个“草泥马”,ChatGPT的平替?
斯坦福cee,斯坦福ugvr,斯坦福的llm,斯坦福jure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量子位 (ID:【【微信】】),作者:梦晨、金磊,原文标题:《斯坦福“草泥马”火了:100美元就能比肩GPT-3.5!手机都能运行的那种》,题图来自:视觉中国
一夜之间,大模型界又炸出个big news!
斯坦福发布【【微信】】(羊驼,网友口中的“草泥马”):只花100美元,人人都可微调Meta家70亿参数的LLaMA大模型,效果竟可比肩1750亿参数的GPT-3.5(text-da【【微信】】)。而且还是单卡就能运行的那种,甚至树莓派、手机都能hold住!
还有一个更绝的“骚操作”。
研究所涉及到的数据集,是斯坦福团队花了不到500美元用【【微信】】的API来生成的,所以整个过程下来,就等同于GPT-3.5自己教出了个旗鼓相当的对手AI。(薅羊毛高手……)
然后团队还说,用大多数云计算平台去微调训练好的模型,成本也不到100美元:复制一个GPT-3.5效果的AI,很便宜,很容易,还很小。
而且团队还把数据集(秒省500美元)、代码统统都给开源了,这下子人人都能去微调个效果炸裂的对话AI:
项目在GitHub发布才半天时间,便已经狂揽1800+星,火爆程度可见一斑。
Django联合开发者甚至对斯坦福的新研究用“惊天大事”来形容:
不仅如此,斯坦福团队还搞了个demo,在线可玩的那种。
话不多说,我们现在就来看看这个“草泥马”的效果。
比肩da【【微信】】的“草泥马”Aplaca
在斯坦福官方的演示中,他们先小试牛刀地提了一个问题:什么是羊驼?它和美洲驼的区别是什么?
草泥马Aplaca给出的答案较为干练:羊驼是一种小型骆驼科动物,原产于秘鲁、玻利维亚、厄瓜多尔和智利;它比美洲驼小,羊毛更细,也没有驼峰。
而后又简单的介绍了二者群居生活的不同。
同样的问题若是交给ChatGPT(GPT3.5-turbo),则答案就不会像“草泥马”Aplaca那般简洁:
对此,团队给出的解释是:【【微信】】的答案通常比ChatGPT短,反映出text-da【【微信】】的输出较短。
而后团队演示了让“草泥马”【【微信】】写邮件:写一封E-mail祝贺被斯坦福大学录取的新生,并提到你很高兴能亲自见到他们。
“草泥马”【【微信】】对于这个任务也是信手拈来,直接给出了一个像模像样的邮件模板:
难度再次进阶,团队这次提出了让“草泥马”【【微信】】写论文摘要的需求:写一篇经过深思熟虑的机器学习论文摘要,证明42是训练神经网络的最优seed。
“草泥马”【【微信】】给出的答案从内容上来看,非常符合大多数论文的摘要形式:试图回答什么问题、用了什么方法、结果如何,以及未来展望。
当然,也有迫不及待的网友亲自下场试验,发现“草泥马”【【微信】】写代码也是不在话下。
不过即便“草泥马”【【微信】】能够hold住大部分问题,但这并不意味着它没有缺陷。
例如团队便演示了一个例子,在回答“坦桑尼亚的首都是哪里”的问题时,草泥马【【微信】】给出的答案是“达累斯萨拉姆”。
但实际上早在1975年便被“多多马”取代了。
除此之外,若是亲自体验过“草泥马”【【微信】】就会发现,它……巨慢:
对此,有网友认为可能是使用的人太多的原因。
笔记本、手机、树莓派都能跑
Meta开源的LLaMA大模型,刚发布几周就被大家安排明白了,单卡就能运行。
所以理论上,基于LLaMA微调的【【微信】】同样可以轻松在本地部署。
没有显卡也没关系,苹果笔记本甚至树莓派、手机都可以玩。
在苹果笔记本部署LLaMA的方法来自GitHub项目llama.cpp,使用纯C/C++做推理,还专门对ARM芯片做了优化。
作者实测,M1芯片的MacBook Pro上即可运行,另外也支持Windows和Linux系统。
还是这个C++移植版本,有人成功在4GB内存的树莓派4上成功运行了LLaMA的70亿参数版本。
虽然速度非常慢,大约10秒生成一个token(也就是一分钟蹦出4.5个单词)。
更离谱的是,仅仅2天之后,有人把LLaMA模型量化压缩(权重转换成更低精度的数据格式)后成功在Pixel 6安卓手机上运行(26秒一个token)。
Pixel 6使用谷歌自研处理器Google Tensor,跑分成绩在骁龙865+到888之间,也就是说新一点的手机理论上都能胜任。
微调数据集也开源
斯坦福团队微调LLaMA的方法,来自华盛顿大学Yizhong Wang等去年底提出的Self-Instruct。
以175个问题作为种子任务,让AI自己从中组合出新的问题以及生成配套答案实例,人工过滤掉低质量的,再把新任务添加到任务池里。
所有这些任务,之后可以采用InstructGPT的方法让AI学会如何遵循人类指令。
几圈套娃下来,相当于让AI自己指导自己。
斯坦福版【【微信】】,就是花了不到500美元使用【【微信】】 API生成了5.2万个这样的示例搞出来的。
这些数据同样开源了出来,并且比原论文的数据多样性更高。
同时还给出了生成这些数据的代码,也就是说如果有人还嫌不够,可以再去自行扩充微调数据,继续提高模型的表现。
微调代码也会在【【微信】】官方支持LLaMA后放出。
不过【【微信】】最终的模型权重需要Meta许可才能发布,并且继承了LLaMA的非商用开源协议,禁止任何商业用途。
并且由于微调数据使用了【【微信】】的API,根据使用条款也禁止用来开发与【【微信】】形成竞争的模型。
One More Thing
还记得AI绘画的发展历程吗?
2022年上半年还只是话题热度高,8月份Stable Diffusion的开源让成本下降到可用,并由此产生爆炸式的工具创新,让AI绘画真正进入各类工作流程。
语言模型的成本,如今也下降到了个人电子设备可用的程度。
最后还是由Django框架创始人Simon Willison喊出:大语言模型的Stable Diffusion时刻到了。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量子位 (ID:【【微信】】),作者:梦晨、金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