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优惠券和代金券可以同时用吗 海底捞优惠券可以和代金券叠加吗
淘宝搜:【天降红包222】领超级红包,京东搜:【天降红包222】
淘宝互助,淘宝双11微信互助群关注公众号 【淘姐妹】
消费券如何劝消费?线上经济向线下延伸
消费已经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核心支柱之一。
2019年中国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57.8%。与此同时,零售、餐饮等消费行业在新冠肺炎疫情蔓延时首当其冲。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0年前两个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2130亿元,同比名义下降20.5%。其中,餐饮收入4194亿元,同比下降43.1%。
消费券对消费有多大的提振作用?
各地忙推消费券
继浙江省出台了全国首个以省政府名义颁发的提振消费专项政策意见后,杭州、嘉兴、宁波、湖州等地宣布发放不同形式的消费券。据浙江省商务厅不完全统计,迄今浙江各地政府、平台、商家发放的各种形式消费券已达百亿元以上。
为了推动服务业全面复苏,南京统筹3.18亿元资金向市民发放消费券,通过政府引导与商家促销相结合,尽快形成现实购买力。
此次消费券主要包括餐饮、体育、图书、乡村旅游、信息消费、困难群众、工会会员等七大类。其中,困难群众、工会会员、乡村旅游等三类消费券将按系统有关要求发放;餐饮、体育、图书、信息等四类消费券采用网上预约报名,多批次网上摇号方式公开发放,根据不同类型按每份100元或50元设定,发放数量67万笔。
以信息消费券为例,此次发放的总额为1300万元,发放13万笔(其中移动5万笔、电信3万笔、联通2万笔、苏宁3万笔),每笔额度100元。
居民可通过“南京本地宝”网上预约,该网站的用户身份在注册的时候就可以被验证,也避免了被冒领的风险。
“在发放之前,南京市政府跟苏宁有过沟通,给过去3万张券。如果被摇号选中,用户会收到短信及二维码,到苏宁消费的时候,出示二维码,扫一下就可减免。”苏宁一位内部人士告诉第一财经记者,如果领到的是苏宁的消费券,后台技术上是打通的,信息消费券主要是针对线下。
从4月6日至4月10日连续5天,用户通过厦门市思明区官方微信“思明快报”进入申请入口,每日中午12:30发放40万元的消费券,限量发行,定位为厦门的本地用户可以领取餐饮和百货消费券,有效期7天。全国用户都可以领取酒店消费券,有效期10天。所有消费券都只能线下使用,不适用于外卖。
美团点评的消费券活动以餐饮类为主,在厦门发放的消费券则覆盖了餐饮、百货和酒店等本地生活服务。派放的消费券属于“无门槛”券,在平台上消费金额超过券面金额即可使用。这些政府派发的消费券可以与美团商家团购或其他让利折扣一起使用。
美团方面向第一财经表示,消费券的发放与领取,会与当地政府一起协商,各地的领取和使用方法有不同。美团方面数据显示,消费券上线第二天,参加活动商户在美团的订单交易额周同比增长近一倍;上线48小时,已经有近万名市民使用消费券进行消费。
不少地方相继出台发放消费券政策以提振消费。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已有北京、天津、重庆、浙江、江苏、广东、安徽等2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发放了消费券,用以提振消费,带动经济增长。
微信数据显示,3月以来,湖南、嘉兴、青岛、重庆、深圳等多地通过微信向市民陆续投放超百亿消费券(含未发放金额)。湖南省、嘉兴市通过微信发放消费券后,惠及的小微商户占比达八成,小微商户交易金额增幅明显,对比2月同期,平均环比增幅翻了53倍。其中嘉兴市小微商户拉动效果尤为显著,日均交易金额增幅超200倍。
与此同时,平台上的商家也借机发放了一批平台型消费券,范围不仅仅局限在当地。比如在南京市政府发消费券的同时,3月14日,苏宁面向全国用户发放总面值500元的全民消费券,涵盖家电、手机电脑、服饰鞋帽、珠宝配饰、生活电器、超市等诸多商品及到家业务品类。消费券总价值共计5亿元。
数字新基建正当时
对于地方政府而言,本次与互联网平台合作展现了数字新基建的力量。
通过数字化平台发放消费券,实现了“一城一策、按需定制”、“灵活可调整”、“公平可追溯”,这一方面能够刺激消费,另一方面可以助推商家实现数字化经营。同时还能避免纸质消费券使用情况难追溯的问题,在消费券发放过程中及时调整策略。
3月26日,杭州宣布发放总额为16.8亿的消费券,在杭人员可从支付宝首页专区入口进入“杭州消费券活动”页面点击申领。首批消费券开放申领就实现了两分钟发出50万个消费券卡包。杭州联华华商超市3月28~29日的周末两天支付宝总交易额突破2000万、全家便利店杭州200多家门店平均营业额增幅超过20%。永辉超市主动加推周末特价4.9折商品,可与消费券叠加使用,杭州门店环比上周客流增加70%,甚至比去年同期增加25%,消费升温明显。
通过支付宝这样的平台,消费券实现了最广覆盖和精准发放。支付宝的实名认证能力,解决了传统纸质票据可能产生的“被倒卖”问题。此外,支付宝的风控技术从注册、认证、核销等环节,全流程、最大限度保证消费券的健康使用。
根据“思明快报”发布内容,本次发放消费券“意在扶持,在给百姓得实惠的同时,刺激商业尽快复苏,帮商家早日渡过难关。”选择美团是因为依托互联网平台发放电子消费券,可以通过大数据基于消费者地理位置进行精准触达和推荐,保证发放程序公开透明可回溯、效果可追踪。
被问及与互联网平台合作的原因,美团相关人士向第一财经表示,疫情期间,依赖线下场景的生活服务业受损最为严重,同时又属于能有效发挥乘数效应的典型行业。因此政府在消费券发放方面,通常会选择带动产业链上游发展作用强或横向关联行业多的品类,比如刺激高频刚需的餐饮消费会带来商户加大食材采购,利好上游种植生产、运输流通行业发展等。
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奇霖对第一财经表示,消费比基建更具可持续性。这次疫情受冲击最大的是第三产业,消费需求和受疫情影响的行业较为匹配,而基建负担重债务率高,有挤出效应。此外消费对就业拉动更显著,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制造业和基建对就业人口的贡献率在下降,消费领域和与之相关的第三产业是吸纳就业的主力军。
消费券成为数字新基建的一个缩影,既是抗击疫情的有力工具,也成为经济反弹的新动能。
美团裁员对互联网人来说什么 美团和饿了么哪一个适合做全职
美团裁员对互联网人来说什么影响,美团裁员对互联网人来说什么,2020美团裁人,美团制裁本文由无冕财经(wumiancaijing)原创发布 作者:海棠~ 编辑:陈涧 设计:岚N
阿里本地生活调整持续。
前有阿里巴巴员工在社交媒体爆料称,“阿里巴巴本地生活板块全国裁员,基本全部裁掉,剩下个别并入高德,P7、P8也不留情面,全部毕业。”
后据36氪,阿里本地生活服务板块的饿了么到店业务(原“口碑”)将与高德合并,同时阿里本地生活将进行新一轮裁员。
很快饿了么发全员信表示超额完成既定目标,将加大激励总投入,外界争议依旧。
此前的2021年,阿里把高德、饿了么口碑和飞猪组成生活服务板块,将权杖交给俞永福。
一直在调整的本地生活团队感觉看到了希望――俞永福是在阿里职位最高、担任角色最多的外来干部,被认为强于整合、善于管理。
在执掌阿里本地生活的527天里,俞永福带领着团队马不停蹄地对“飞高了”(即飞猪、高德、饿了么)板块化整合,业务精简、人员缩减,计划长期战斗。
现实是,阿里本地生活业务还在被挤压。
前有美团、后有抖音,“整合大师”俞永福如何才能突出重围?
两万多人的板块精简了
过去一年,阿里本地生活板块的裁员消息不断。
2022年1月,有报道称阿里巴巴本地生活业务即将开启一轮大幅裁员,几乎涉及饿了么口碑所有业务线,地区分公司员工也不例外,但不涉及第三方骑手。
同年3月,阿里裁员的比例被具化到30%,“阿里裁员”话题登上微博热搜。36氪从多位接近阿里的人士处获悉,生活服务板块将成为此轮的重灾区。
其中,从1月份开始,饿了么裁员一直持续,春节之后更有加速趋势。多位饿了么内部员工都向36氪证实,此次裁员的比例在15%-20%之间,原因之一是自2021年9月以来,从阿里集团各BU转岗至本地生活的人员也在增加。
▲俞永福2021年8月出任阿里本地生活服务公司CEO。
口碑的裁员则早于饿了么。据晚点Late Post报道,口碑的餐饮业务从过去直营的40座城市收缩至11城,聚焦一二线城市,其余城市将由直营转为服务商模式。
绝大部分直营城市只保留了1/3的员工,员工可以主动寻求转岗去饿了么,但一个月内不被接收就得离职。
飞猪事业部的人员优化也从1月开始。“总部的技术、运营以及用户增长部门也均有涉及,”有飞猪员工告诉36氪,“主要原因是疫情反复让平台难以开展业务,商户太少、运营成本太高。”
具体到裁员分配,到家到店的一线BD、区域市场和运营、本地零售大商超等前端业务线是重灾区,职能线以及研发岗位裁员比例则相对较少。
此后,每逢财报季,新的裁员消息便不时流出。最新坊间传闻是,阿里本地生活业务线在2022上半年已经裁减了3000人的情况下,继续推动新一轮裁员。
《电脑报》援引内部人士的说法称,2022年因为疫情,很多商户经营都很难,到店业务基本没有客流,加上阿里要求各业务板块公司降本增效,常年亏损的本地生活到店业务2022年初还有1500多人,到了年末只剩下500多人。目前,这一说法并未得到官方证实。
不过财报显示,2022年全年,阿里巴巴集团员工数量减少了19576人,其中一季度减少4375人、二季度减少9241人、三季度减少1797人、四季度减少4163人。
与人员缩减相随的,是业务频繁调整。
作为阿里本地生活服务的排头兵,口碑一直在重复“整合、战斗、再调整”的命运――与淘宝融合融资独立运营、划归支付宝重启本地生活版块、被移除支付宝底部Tab标签页、与饿了么合并成为其到店业务――被不同业务板块的流量扶持,却没能担起大任。
有报道显示,早在自2021年7月“飞高了”板块成立,口碑的消费场景就开始向高德迁移,包括目的地商家、优惠券购买、客服售后等,相应地,两者开始共用客服和BD团队,口碑也开始虚线向高德高层汇报。
飞猪则在2022年初启动组织改革,从阿里巴巴集团体系内的事业群转变为一家独立公司,需要自负盈亏;全资收购的餐饮SaaS平台客如云于2022年初独立运营;饿了么旗下主打高端外卖的饿了么星选App停止运营。
一切似乎都如俞永福所愿,本地生活服务这个曾经两万多人的组织得到了精简。
竞争对手更多、更强了
不可否认的是,本地生活这一仗,身经百战的阿里和俞永福也打得很艰难。
财报显示,2022年各个季度阿里本地生活业务环比基本没有增长,有三个季度营收在130亿元上下,第二季度降到了106亿元左右。
▲阿里本地生活业务营收及增长情况,图片来自深燃。
截至2022年Q4,本地生活服务仍是阿里主要业务中亏损最多、幅度最大的板块,经调整EBITA利润率为-24%,较去年同期的-41%明显收窄,但距离全面实现盈利还有一段距离。
体现在市场上,竞争逐渐失衡,以饿了么为代表的的阿里本地生活,失去了曾经意气风发引领时代的傲气。
有数据统计,在饿了么被收购前的2017年上半年,它和美团外卖的市场份额分别为41.7%、41%,二者在伯仲之间。但到了2019年,二者的市场份额占比变成四六开,2020年以后变成三七开。
2020年7月份,饿了么市场份额跌破三成。截至2021年上半年,前瞻产业研究院的数据显示,饿了么进一步下跌至25%左右,被美团彻底甩开。
在入驻商家数量和骑手规模上,饿了么也逐渐处于下风。
根据美团财报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三季度,入驻商家数量高达930万,有媒体根据阿里公布的信息推测,饿了么商家数量规模仅不到600万。骑手规模上,截至2021年底,饿了么的114万名和美团的527万名,差距明显。
如今,市场普遍认为,美团的对手已经从饿了么变成了抖音,行业竞争的关注焦点也多集中在了美团和抖音两方的较量上。
据36氪数据,2022年,抖音生活服务完成约770亿元GMV,较年初定下的500亿元目标高出约54%。2023年,抖音本地生活GMV目标为1500亿元,与上年相比几乎翻了一倍――这个数字,接近美团2021年到店、酒店及旅行业务的交易总额的一半。
抖音以超过7亿的日活用户强势打开了入口。
2020年,抖音本地生活板块的团购业务正式上线,数据显示,2022年,抖音生活服务覆盖城市超过370个,合作门店超100万家。
2月7日,有报道称抖音将于3月1日上线全国外卖服务。尽管抖音予以否认,后来者与行业老大的短兵相接估计也不远了。